基于证候要素的病证结合辨治研究思路浅探( 二 )


以笔者所在课题组开展的基于Delphi法的冠心 病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性条目专家调查为例,课题组 对既往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诊疗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 析,并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1997 年) [1] 、 《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2]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3] 及 《中医诊断学》 [4] 《中医内科学》 [5] 等相关内容,对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判断的特征性 条目进行了初筛,形成条目池,请专家依据临床经验 及对病证的认识,对初筛后条目进行进一步地判断 与选择,对条目在证候要素诊断中的常见程度及特 异程度分别定量评分,并将常见程度与特异程度量 化值予以求积处理,相乘所得数值作为此条目在该 证候要素诊断中的权重值,经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该 条目的权重系数,并依据权重系数的高低,确定冠心 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的特征性条目 [6]。
2. “主症辨病,兼症辨证” 的病证结合定量评价 方法 冠心病临床可见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 衰竭、 心律失常等多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中,冠心病 患者主诉多为胸痛、 胸闷、 心悸、 气短、 喘息、 平卧困 难,以上症状基本涵盖了冠心病各种临床分型的主 要表现,也是各种临床分型的共性特征,课题组将 其作为冠心病的主症; 同时冠心病患者兼有很多其 它症状(兼证) ,这些症状可出现于各种临床分型之 中,虽表面对于冠心病诊断并无特异性价值,但却是 证候诊断的特征性条目 。在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 ,结 合冠心病主症与客观理化检查结果,可对 “病” 进行 明确诊断及危险度分层; 在辨病基础上,对具有证 候诊断意义的特征性条目进行定量分析,则可明确 其证候要素及所占权重值,构建 “主症辨病,兼症辨 证” 的病证结合定量评价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
以笔者所在课题组开展的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 流行病学调查为例,在前期的文献回顾基础上,并经 过多次临床预调查及专家咨询、 论证,制定了冠心病 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形成了以胸痛、 放射痛、 胸闷、 心悸、 气短、 喘息、 平卧困难为主症,以气虚、 血虚、 阴 虚、 阳虚、 寒凝、 热蕴、 气滞、 血瘀、 痰浊、 水饮等证候 要素的特征性条目为兼症的病证结合判断条目群,条 目按照一定规律(问诊、 望诊、 闻诊、 舌诊、 脉诊)排 列,对每个条目进行无、 轻、 中、 重分级量化评判 (脉 诊按有、 无进行判断) ,并分别赋予不同等级的分值 (0、 1、 2、 3分) ,完成临床调查后,对涉及各种证候要 素判断的特征性条目进行定量计算,得到证候要素的所占权重值 。在病证结合、 方证对应的理论指导下 ,依 据证候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指导具体的理法方药 。
3. 病证结合、 方证对应的量化研究思路 “方 证对应” 的观念源自 《伤寒论》第317条: “病皆与方 相应者,乃服之” ,并提出了 “桂枝汤证” “麻黄汤 证” 等方证的概念,有是证而用是方,证以方名,方随 证立,方与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关系 。方证对应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特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 学内涵,不仅指方和证的简单 “对号” ,还表现为同 一证候因程度不同而致方药在剂量上的不同变化,即同一组四诊信息由于表现程度不同,对应的方药 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要做到 “方” 与 “证” 的量化对应,需要通过病证结合、 方证对应的量化研 究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
3.1 文献的回顾性分析 文献是历代研究者研 究成果的结晶,关于 “证” 的文献内容丰富、 资料翔 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及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对 公开发表的某疾病与证候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 整理与分析,已成为当今进行证候学研究的快捷、 有 效途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