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痘伏温,先知之妙《温病条辨》探析吴鞠通的五运六气思想

吴瑭( 1757-1841) ,字配珩,号鞠通,江苏省淮安市 人,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 。他撰写的《温病条 辨》 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堪称不朽的中医著作 。吴 氏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 ,并结合“卫、 气、 营、 血” 理 论,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对于温 热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氏精通五运六 气之理,他在 《医医病书·气运论》 中提出 : “精通气运 之理,有先知之妙,时时体验其气之已至、 未至、 太过、 不及,何者为胜气、 何者为中气、 何者为化气、 何者为复 气,再用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者责之,盛者责之’ 之 功,临证自有准的 。” [1 ] 吴鞠通生活的年代多发温病,他 对当时医生因墨守伤寒治法、 不知变通而失治误治深 感痛心 。因此,他在《温病条辨》 中运用五运六气之理 总结了温病的始原、 辨治方法及其发病与运气条件等 的相关性,使中医学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治疗方面得到 了进一步的完善 。
1 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
吴氏认为由于各年运气情况不同,因此,疫病发生 则有寒温之差异,进而将疫病分为温疫和寒疫 。
1. 1 温疫易发时段与六气密切相关 吴氏认为温疫 好发时段与六气分布密切相关 。他在《温病条辨》 首卷 “原病篇” 援引《内经》 有关温病的记载,并加以注释,说明温病的始原,并指出温疫好发年份为辰戌、 寅申、 子午、 巳亥之岁,如“六元正纪大论” 曰 : “辰戌之岁,初 之气,民厉温病; 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 终之气,其病温 。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 丑未之 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 。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 。” [2 ] 可见,温疫 好发于初之气、 二之气、 五之气、 终之气,虽然好发时段不同,但好发时段的客气均为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 。
1. 2 寒疫易发于寒水之岁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杂 说·寒疫论》 中提出 : “六气寒水司天在泉,或五运寒水 太过之岁,或六气中加临之客气为寒水,不论四时,或 有是证 。” 即年支为辰、 戌、 丑、 未之年,或年干为丙即水 运太过之年,或客气为太阳寒水的时段均容易发寒疫 。
2 辨证治疫,注意温凉
2. 1 创立三焦辨治温疫 吴氏认为温疫属于温病范 畴,如 《温病条辨·上焦篇》 第一条载 : “温病者,有风 温、 有温热、 有温疫、 有温毒、 有暑温、 有湿温、 有秋燥、 有冬温、 有温疟 。” 并阐释了温疫是由于疫厉之气夹杂 秽浊之气广泛流行而成 : “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 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 。” [2 ] 他强调治疗温疫要三焦辨证 。太阴温疫宜用桂枝 汤、 银翘散之类,如 《温病条辨·上焦篇》 第四条载 : “太 阴风温、 温热、 温疫、 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温毒、 暑 温、 湿温、 温疟,不在此例 。”
阳明温疫宜用白虎、 承气之类,如《温病条辨·中 焦篇》 第一条载 : “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 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 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 气汤主之 。暑温、 湿温、 温疟,不在此例 。” 少阴温疫宜用复脉汤之类,如《温病条辨·下焦 篇》 第一条载 :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邪在阳明 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 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 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 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