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进食药膳有讲究 应因时、因人而异

    走过漫长的暖冬,走过明媚的春天,不经意间,夏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夏季,是一年当中的第二季,指立夏到立秋之间的3个月,也指农历的“四、五、六”月,其中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夏天食量减少,身体消瘦,被称为“苦夏” 。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季?夏季养生,进食药膳是个好办法 。夏季药膳,应因时、因人、因地而异 。
    因时施膳 重在选准料
    夏季,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 。但是,夏季的气温常在37℃至39℃之间,有的高达40℃以上,大大超过人体温度,容易使人对炎热的气候产生厌恶,食欲不振,消化功能薄弱,导致以食量减少、身体消瘦为特征的“苦夏” 。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是人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暑易伤人” 。
    斗酷暑,保健康 。药膳专业人士为此开列了丰富多彩的夏季药膳食谱:以鲤鱼、陈皮、草果为原料的健脾鲤鱼;以面粉、山药、茯苓、青丝为原料的“山药茯苓包子”;以砂仁、鲫鱼为原料的“砂仁鲫鱼汤”;以百合、粳米为原料的“百合粥”,这些夏季药膳的原料,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适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中“夏热”的气候特点 。正确选用药膳原料,是发挥药膳应季药补食疗作用的前提 。
    因人施膳 体现个性化
    在中医看来,药膳是调理人体阴阳的饮食行为,以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 。自古以来,我国医学和营养学界就主张“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药膳正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因人而异,因人施膳,体现个性化 。
    打开版本不一的药膳书籍,在所列菜谱中,常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疾病而标注的“宜”与“不宜” 。例如:天麻鱼头,有滋肝肾、熄肝风的功效,但低血压者不宜食用;砂仁粥,有暖脾胃、通滞气的功效,但胃中实热和瘀血型胃痛者不宜食用;马齿苋阿胶汤,有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滋阴补血的功效,但虚寒滑泄者不宜食用;枸杞炒腊狗肉,有温脾胃、补肝肾的功效,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阳热偏盛的体质,宜用清凉药膳;阴寒偏盛的体质,宜用温补药膳 。少年儿童宜采用促进生长发育、益智增力的药膳;老年人则宜采用抗衰老的药膳;妇女又应根据其经带胎产等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 。
    夏季药膳,既不同于药物,又有别于普通食物,是色、香、味、形兼具,且有助于不同人群消暑解毒、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
【夏季进食药膳有讲究 应因时、因人而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