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为什么咳嗽音乐中拍手,其原因追根溯源不仅在不懂、不会 手机为什么咳嗽嘞


手机为什么咳嗽音乐中拍手,其原因追根溯源不仅在不懂、不会 手机为什么咳嗽嘞

文|陈彦宏
地方风物与演出场馆的趣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在不同的城市 , 观看演出也会有不同特色 。在北方的文化中心 , 宏大剧院之中 , 乐章间的咳嗽声就相较江南多一些 。毫无疑问 , 一线城市观众的基本态度是有的 。除了在第三乐章结束时以为全曲已完成而热烈鼓掌的少数情况外 , 乐章之间不能鼓掌——别人不鼓掌我也不鼓掌已成为常识 。但不能说话、不能鼓掌不代表不能咳嗽 , 特别是气候干燥之时 。
在同等城市能级的情况下 , 2500座、2000座的大剧场与大音乐厅与1500座、1200座音乐厅相比 , 后者的安静程度就更胜一筹 。可利用的座位越多 , 越有赠票与购票体验者 。其中不乏在歌剧现场大声聊天的朋友 , 不乏上座率1/2的优秀歌剧 。可利用的座位越少 , 音乐爱好者就越集中 , 在小众圈子里越形成内循环 。
为什么会咳嗽呢?因为既没有搞懂音乐对环境的基本要求是维护连贯性 , 又对冗长的音乐感到无聊无趣 , 咳嗽实乃自己心中认为的惟一能做之事 。一方面 , 我们号召普及;一方面 , 大型作品直接被摆在尚未入门者面前 , 越普及似乎越损害了现场环境 。
提示、互动与真正的普及
在许多国内知名剧院、音乐厅 , “乐章之间不要鼓掌”的普及宣教都被放置在提示音内、手举牌上甚至大屏幕里 。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一个举措 , 在许多城市长期不能普及 。解决了音乐的连贯性问题 , 就一并解决了鼓掌、咳嗽与手机掉落的问题 , “不鼓掌是文明 , 而咳嗽是理所应当”的误区也能被清扫 。
至于最典型的“互动”——音乐中拍手 , 其原因追根溯源不仅仅在不懂、不会 , 更在无聊、无趣 。事实上 , 除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 绝大多数音乐会根本没有随着音乐拍手的习惯 。但在中国 , 这种拍手的热情“互动”从《饮酒歌》到《卡门》序曲甚至是《保卫黄河》 , 一切加演的曲目都能在拍手中形成“生活充满节奏感”的互动 。如果整场音乐会并不能给感到“听不懂”的观众带来太多美的享受 , 他们也很难在冗长的音乐中获得快乐 , 那么只有末尾的互动能给人提提气鼓鼓劲 。将心比心地想一想 , 这是让人无奈的 。演出在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 时间飞快地过去 , 但改变的却很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 , 一场又一场的演出服务于大众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
闲暇的幸福、仪式感与日常欣赏
“闲暇”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关键词 ,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最为必要的一个条件 。愿意为演出付费的老年退休观众朋友越来越多 ,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 也是“小康”的真实写照 , 这样说毫不为过 。但许多旧习惯却束缚了观演的过程 , 一些新事物又与旧习惯相互交织 ,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也影响着演出现场的秩序 。
近期 , 一篇雄伟的音乐文献在全国以相当高的价格巡演 , 上座率极高 。但这样的音乐文献是不是上座者能够欣赏或愿意欣赏的呢?还是说我们还要像十年前那样 , 为观众在冗长音乐中能“坐得住”表示赞赏?可反思的问题很多 , 关键是要找到症结 , 对症下药 。
【手机为什么咳嗽音乐中拍手,其原因追根溯源不仅在不懂、不会 手机为什么咳嗽嘞】不错过每条推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