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呼吸科医生的坚守:撑不下去时


▲何晨韵在工作
和病人一起感染的,还有医生
与何晨韵见面的几十分钟是挤出来的,接受完采访,她就要赶去ICU接病人,去会诊 。接触时间不长,但能感觉到她性格直爽,翻看她的朋友圈,表情包用的直溜儿,她也会发些段子,“如何在医院实现无氧运动?戴N95爬10楼 。”最后还不忘配个偷偷观望的表情 。在闲聊到自己年龄时,朝病房走的她笑着直摆头,“哎呀,我不行了 , 我好沧桑?。?
9号床的病人看到她就开始诉苦,“医生,我咳惨了……”旁边家属安慰他,“有何医生在 。”
作为成华区三家三甲医院之一,面对疫情,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所有科室全力保障呼吸科病人的救治,医院扩展内、外科救治病区,合理整合床位资源,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面强化对呼吸疾病患者的救治 。
谁能想到医护人员是第一波感染的 。近20天来 , 何晨韵和同事们的状态都是这样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接触新冠患者较早 , 一个个相继倒下 , 仍在战斗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 。
要保证所有病人都有人去救,先“阳”的医护休息了,其他未“阳”的人就顶上去 。人手不够,只能加密排班,以前一周才上一次24小时通班,而在12月7日以后,坚守岗位的同事上完一个24小时 , 休息一天,又继续接着上24小时 。
病人还在等着 , 许多人休息一两天就赶来上班 , 戴着厚厚的防护口罩,常常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
而让何晨韵和同事们触动最深的是,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此他们只有义不容辞 。
一周7天,她有6天都在医院
一周7天里,何晨韵有6天都在医院 。可以回家的那天,晚上十点到家以后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七点就又要离家上班 。她一般不会设闹钟,因为她根本不怕自己睡过头,“晚上平均每一个小时都会接到一通电话”,有时还会紧急让她去做抢救 。
呼吸科病人是介于普通病人和ICU(重症监护室)病人之间的,呼吸科的任务就是早些介入,避免病人去ICU“抢救、插管” 。呼吸科手里掌握着医院所有科室中与呼吸相关的危重病人 , 所有科室也都仰仗着呼吸科能出治疗方案 。因为对很多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疾病 。因此哪个科室需要,呼吸科医生就要及时去会诊,不仅要给治疗方案,面对需要呼吸支持的病人,还要联系转科 。
医院把所有病床、呼吸机都进行了统筹,就是为了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危重症患者,何晨韵负责调配呼吸危重患者的床位和全院呼吸机的统筹使用,因此全院还有多少空床位 , 病人该往哪里转,她都要谋划清楚 。
她说 , 平时病区的病危病重患者在10人左右,“但现在有30多人” 。在重担之下,他们依旧坚守岗位 , “没有撂挑子” 。
何晨韵也“阳”过,但好在“阳”的时间比较短 , “最高只烧到38.5℃” , 没请过一天假 。她笑着说 , 这次发烧也没耽误工作,“38℃的我扛下来了,可以给更多39℃的老师们腾一点时间休息 。”但她也说这并不是提倡大家“带病上班”,从临床上讲 , 还是希望患病以后 , 在半个月内尽量保证休息,她是因为症状较轻,所以可以扛一下 。
也只有他们扛下来了 , 更多患者才更安全 。
说起发烧已4天的妈妈 , 眼泪止不住
说起在贵阳发烧4天的母亲 , 何晨韵的眼泪一下就包不住了 。作为医生,有病人需要她,她走不开,因此只能通过线上给家人问诊 。
“一打电话我就想哭”,所以她只有尽量减少给妈妈打电话,“就挺难的 。”何晨韵说,她是专业的呼吸科医生,此时却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 。她知道“一般连续三天以上高热不退,就建议患者去做CT” 。但妈妈已经高热四天了,何晨韵喃喃自语,“爸爸妈妈平时身体都挺好的,应该能挺得过来……只是我还是有点担心,希望她能够尽早发现,包括用药时机,都很重要 。我希望她明天还是能去打个CT,不能再拖了 。”
说起妈妈,何晨韵眼里满是骄傲 。她说母亲是个讲奉献的人 , 总献血量已达到5000毫升 , 还收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奖状 。“如果我妈在身边,也会希望并支持我这么做 。”
她和同事们已经在期待“春暖花开”了 。她说有专家分析,危重症患者的高峰还有一个月左右,她将身子往前倾 , “所以我觉得 , 一个月,如果我们扛下来了,我们绝对会为自己骄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