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四 )


金代张从正继承了河间的学术思想 ,  将汗法发 挥极致 ,  《儒门事亲》 言: “发汗之法 ,  辨阴阳、 别表 里、 定虚实 ,  然后汗之 ,  随治随应 。设若飧泄不止 ,  日 夜无度 ,  完谷不化 ,  发汗可也”。并举泄泻医案 ,  投诸 温脾止泻乏效 ,  与桂枝麻黄汤汗之而愈 。李东垣以风 药协同益气药治疗内伤 ,  开一代之风气 。清代喻嘉言 的逆流挽舟法 ,  拟方人参败毒散 ,  以大队解表药配人 参治久痢逆证 ,  细究之 ,  此处解表药并非解表作用 ,  而是开启玄府 ,  鼓舞阳气 ,  协助人参振发胃气 。诸如 此类的学术成就 ,  与玄府理论不无相关 。
刘河间扩大 “玄府” 概念始于其书中 “六气为 病·火类· 目昧不明” 条下提出: “故知热郁于目 ,  无 所见也 。故目微昏者 ,  至近则转难辨物 ,  由目之玄府 闭小也 ,  隔缣视物之象也 。或视如蝇翼者 ,  玄府有所 闭合者也” [2]43  ,  是对眼病的病理解释 。“玄府理论” 也在眼科得到广泛应用 ,  如陈达夫、 庞赞襄、 姚和清 等全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 ,  皆在其著作中提及玄府 理论的应用 。临床凡涉及 “怫郁” 的疾病 ,  均可以 “玄 府理论” 去指导治疗 。对不同部位的病证 ,  因脏腑组 织各有特点 ,  用药须灵活变化 ,  如肝之玄府郁闭 ,  常 用疏肝达郁药 ,  肾之玄府郁闭 ,  多以通阳化气药 ,  头 颅玄府郁闭 ,  宜升清通窍药 ,  等 。又由于形成玄府不 通的机制不同 ,  须作不同的配伍 ,  如治疗咳喘 ,  以风 药配合宣肺降气药 ,  治疗黄疸 ,  以风药配合清热利湿 药 ,  治疗疮疡 ,  风药配合清热消瘀药 ,  治疗痹症 ,  风 药则配合活血通络药 ,  如此方能提高疗效 。总之 ,  临 证若以玄府学说指导 ,  那么运用风药(汗法) 的思路 更为清晰 ,  空间可进一步拓展 。
参 考 文 献
[1] 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2] 刘完素.河间六书.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 灵枢经.田代华,刘更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4] 李东垣.脾胃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5] 吴昌国.中医历代药论选·香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242
[6] 佘远遥,迟慧彦.防风通圣散.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作者】 陈震萍; 吕萍; 牟重临;【“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