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玄府概念肇始于《黄帝内经》  ,  发展于金元时 代 ,  成熟和丰富于现代 ,  但尚难称完善 。浙江省名中 医牟重临 ,  学验俱丰 ,  在玄府理论上颇有研究 ,  笔者 有幸随诊师侧 ,  得其悉心指导 ,  对玄府理论亦多有思 考与临证运用 ,  现将有关玄府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
玄府概念澄源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 “玄府” 即汗孔 [1]397  ,  金 代刘完素扩展了玄府的概念: “皮肤之汗孔者 ,  谓泄 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气门 ,  谓泄气之门; 一名腠理 者 ,  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 一名鬼神门者 ,  谓幽 冥之门也; 一名玄府者 ,  谓玄微府也 。然玄府者 ,  无 物不有 ,  人之脏腑、 皮毛、 肌肉、 筋膜、 骨髓、 爪 ,  至 于世之万物 ,  尽皆有之 ,  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 也” [2]43。自此 ,  广义上的 “玄府” 概念 ,  是存在于全身 各组织器官的细微孔窍 ,  如门户结构的基本功能单 元 ,  谓 “无物不有”。
汇综各家阐述 ,  玄府的主要特征: 一是分布广泛 性 ,  全身内外各处 ,  肌肤、 筋骨、 脏腑皆有; 二是结 构微细 ,  具自行调控功能 ,  不为意识所主 ,  故称 “鬼 神门” “玄微府” ; 三是功能独特 ,  主司开合 ,  以通为 用 ,  如同 “门户” ; 四是体现阳气功能与气化活动 ,  是 经络在脏腑、 肌肤、 筋骨的开口处 ,  为 “气出入升降 之道路门户”  ,  故又称 “气门”。总之 ,  各器官组织的 玄府是气机宣通、 营卫调和、 血液布达、 津液渗灌的 关口与场所 ,  如 《素问玄机原病式》 言: “人之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神识 ,  能为用者 ,  皆由升降出入之通 利也” [2]43。
玄府是人体一种 “功能态”  ,  与脏腑概念一样 , 是借实体结构说功能 ,  故与解剖上的组织功能没有 直接联系 。若在解剖学上找实体 ,  如有人认为肝玄府 是肝筛结构 ,  肾玄府相当肾小球、 肾小管 ,  玄府为离 子通道、 细胞间隙、 头部血脑屏障等 ,  会陷入西医的 实证 ,  曲解了玄府的真正涵义 ,  有碍玄府学说的探讨 和运用 。也有学者提出 “玄府” 是 “隧道” 的观点 ,  易 与经络概念相混淆 。玄府是微细孔窍 ,  显示阳气的发 散与宣泄作用 ,  与经络、 “隧道” 不同 ,  是经络在脏腑 组织器官的开口处(孔窍)  ,  在功能及病理上与经络 有一定联系 。
外表玄府与内脏玄府功能上具共通性 ,  病理 上相互影响 。司外揣内 ,  在诊断上可获得印证 ,  《素 问·水热穴论》 言: “勇而劳者则肾汗出 ,  肾汗出 ,  逢 于风 ,  内不得入于脏腑 ,  外不得越于皮肤 ,  客于玄府 ,  行于皮里 ,  传为 肿 ,  本之于肾 ,  名曰风水 。所谓玄府 者 ,  汗空也” [1]397。“风水” 的病机 ,  说明了皮毛玄府与 肾脏玄府在病变上相互影响 ,  为发汗法开启肾玄府 治疗风水 ,  提供了理论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