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三 )


从解表药的作用机制探讨玄府理论
麻黄为解表首药 ,  可治表实证与水气病 ,  张锡 纯言: “受风水肿者 ,  《金匮》治以越婢汤 ,  其方以麻 黄为主 ,  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 。愚平素临症用 其方 ,  服后果能得汗 ,  其小便即顿能利下 ,  而肿亦遂 消”。从麻黄的药理实验来看 ,  主要成分没有明显的 发汗与利尿作用 ,  但通过辨证及配伍使用麻黄 ,  却明 显地表现出发汗与利尿作用 ,  因为中医治病并非单 向作用 ,  而是起整体调节 ,  麻黄(剂)作用机理是以 开通玄府 ,  促进气化功能的整体调节来获得临床效 果的 ,  发汗和利尿只是改善病理的现象而已 。麻黄如 此 ,  其他解表药亦然 ,  如《本草正义》释香薷: “上之 能开泄腠理 ,  泄肺气 ,  达皮毛 ,  以解在表之新寒; 下 之能通三焦 ,  疏膀胱 ,  利小便 ,  以导在里之水气” [5]。张仲景注利水剂五苓散服法: “白饮和服 ,  多饮暖 水 ,  汗出愈”。就是借助出汗 ,  开通玄府 ,  令阳气振 奋 ,  促气化使小便得利 。
从升降浮沉理论来看 ,  解表药性属升浮 ,  但能通 利水道 ,  显示了沉降作用 ,  从玄府理论来看 ,  解表药 能升能降的双向效应显示了整体的调节作用 。李东 垣谓升阳之代表药升麻、 柴胡 ,  不仅用治于表皮疾 病 ,  也常用来疗中气下陷之内伤疾病 ,  即藉其生发之 气 ,  助长脏腑阳气功能 。但升麻尚有解毒行瘀功效 ,  《本经》谓: “解百毒”。《本草纲目》 言: “行瘀血”  ,  明示升麻有通泄作用 。柴胡 ,  《本经》谓: “主心腹肠 胃中结气 ,  饮食积聚”  ,  《伤寒论》 言: “阳明病 ,  胁下 鞕满 ,  不大便而呕 ,  舌上白苔者 ,  可与小柴胡汤”  ,  均 表明其疏泄肠胃的功能 ,  可见升柴都有沉降之性 。有 人认为柴胡轻用升阳 ,  重用下达 ,  东垣提出 “上升用 根酒浸 ,  下降用稍生用”  ,  其实并不尽然 ,  主要在于配 伍运用 。倘若从玄府理论来理解 ,  风药对机体内外玄 府均有宣通作用 ,  就可以明白升麻、 柴胡等药的升降 两宜的性能 。
玄府理论的临床发挥
金元四大家各有学派特色 ,  但对玄府之论却非 常默契 。刘完素首创玄府学说 ,  提出开通玄府之法 ,  在 《河间六书》记载不少创立的效方 ,  以辛温开通为 主 ,  清热为辅 。王好古评: “刘氏用药 ,  务在推陈致 新 ,  不使少有怫郁 ,  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 ,  医而不 知 ,  是无术也”  ,  甚为中肯 。河间的防风通圣散 ,  顾松 园谓: “此方清火热 ,  开鬼门、 洁净府 ,  通传导 ,  内外 分消其势 ,  亦治火之良法”  ,  方以风药发散与凉药清 泄配合 ,  调节气机升降出入 ,  表里、 气血、 三焦并治 ,  用于玄府闭郁 ,  郁而化热 ,  表里同病 [6]。本方应用广 泛 ,  有 “有病无病 ,  防风通圣” 之誉 ,  实为玄府理论临 床运用之典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