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理论视角下的中医科研( 四 )


藏象理论指导中医科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1. 重视文化基础研究,突出整体观念,辨病辨证 结合 中医理论原理和方法的形成离不开它独特的 研究方法 [9]。发展藏象理论以及用起来指导科研,应 首先以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文化基础的研究 解决文化变迁和差异造成的认识理解上的误解和模 糊,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同现代接轨以深化研究 [10]。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系统之间是相互 联系、 相互影响的,疾病的发生、 发展也是这样 。中 医科研不能把眼光只盯在病人的某一个病、 某一个 证上,要从整体着眼,重视疾病起因、 发生、 发展、 转归、 预后的相互联系,某一证与病的联系,与它证 之间病理上的关联性,及对人体这一整体的影响,只 有这样才有助于找出新的诊疗路径,提高中医的临 床疗效 。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 思路和方法,而临床科研也应以此为基础 。辨病以明 确诊断,把握病情演变的规律,确定总体治疗方案;辨证则可依据疾病演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特异 性本质确立针对性的治疗方药,应做到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进一步 阐明疾病的中医证型本质,使治疗用药更具有针对 性,为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途径 。
2. 重视象数思维的结合 象思维的优势在于广 度和深度,藏象理论源于象思维,由天地自然之象 推演络绎人体之象,再由人体之象及脏腑之象,脏 腑之象又随天地自然之象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能够 给 “象” 一个标准,使 “象” 客观具体化的却是 “数” (也就是数思维)。《黄帝内经》 中 “四时五脏阴阳” 理论就体现了这一思想,其理论根源来自于时空的 同一性,同一而后分化对比衍生阴阳,时至今日传统 的 “数思维” 常被忽略,但却已根深蒂固的渗透到我 们的生活之中,如我们将以前的时辰平均分成两份,每1份就是当前的小时; 很多的地区赶集的周期都是 5天; 农耕二十四节气等,这些都是古人在观察 “象” 的同时发现的; 再如中药复方本身就是象数思维的 结合,将药味与药量进行最优化排列组合,甚至仅是 剂量的优化配比都可能会对中药乃至中医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思维模式决定了科技的发展方向,中 医科研理应遵循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模式本身就是 “系统论” ,是 “整体论” 和 “还原论” 的统一 。3. 合理选择现代科技,发挥综合优势,多种方 法结合 任何技术都有个转化的过程,先进的技术 不能马上为我所用,也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医所要解 决的科学问题 。如果盲目追求新技术,而不顾及所要 解决的中医问题,往往使我们面对眼花缭乱的图标 数据喜不自禁,深陷其中 。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早已迷 失了方向,这也许是不少科技论文的创新点,即标榜 为 “首次将什么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医研究的原因之 一”。要合理的选择技术,要为了发展藏象理论、 发 展中医去使用技术,而不是一旦有新技术就趋之若 鹜,不考虑实际,搬来硬套理论 。
中医具有多种有效的治疗和调养疾病的手段,除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 按摩、 拔罐及饮食调养、 运动锻炼等调治方法 。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如何 将这些治疗调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利用现代 科技加以发展创新,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需要进一 步研究和探索 。
发展创新的目的最终是服务临床,一切医学理论 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更好的治病救 人 。藏象理论的运用本身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使诊 病时不专注于一隅,由点及面,再由面及点回到疾病 的本质,既有利于把握整体状态,整体审查; 又有利 于抓住疾病本质,辨证论治 。在治未病方面,古代医 家通过敏锐的感官,感知异常自然气象,由象及藏,探查人体脏腑的微妙变化 。中医科研应继承中医宝贵 的理论财富,以中医藏象思维方式为主,遵循中医药 发展规律同时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思路,继承与创新并 重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科研成果最终能够回 归应用于临床为目标,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 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提倡多学科交叉,通过知识创新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以科技进步切实解 决临床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