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厦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条件( 二 )


第三章 认定类型、依据和等级
第十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一)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包括继续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口)家庭、脱贫不稳定家庭学生,易致贫、易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家庭学生 。学生本人或法定监护人需持乡村振兴部门发放的有效证件或证明,并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任一系统中具有电子信息档案 。
(二)低收入人口(含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家庭学生:学生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经民政部门认定 , 并在“民政信息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厦门市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任一系统中具有电子信息档案 。
(三)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学生本人经民政部门认定 , 并在“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厦门市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任一系统中具有电子信息档案 。
(四)残疾学生:学生本人持有残联部门核发的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在“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残疾人证基础数据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厦门市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任一系统中具有电子信息档案 。
(五)烈士、英雄模范和因公牺牲或一级至四级因战因公伤残的军人、公安民警、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家庭子女:经退役军人事务、公安、消防救援部门分别认定,持有相应证件,在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具有电子信息档案,符合《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可享受教育优待对象的家庭子女 。
(六)优抚对象子女:经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认定,法定监护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子女 。
(七)残疾人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持有残联部门核发的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在“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残疾人证基础数据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任一系统中具有电子信息档案 。
(八)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法定监护人因公牺牲或因见义勇为牺牲 ,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其可享受教育优待资助的子女(学生);或经学校认定,学生本人或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因病因灾等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
第十一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
(一)家庭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 。
(二)特殊群体因素 。主要包括上述困难(一)至(七)类等人群情况 。
(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 。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情况 。
(四)突发状况因素 。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
(五)学生消费因素 。主要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
(六)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 。
第十二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设置特别困难、困难2个等级 。
特别困难 , 指学生及其家庭完全不能提供基本上学费用 。主要包括困难类型的(一)至(六)类学生及由本办法认定的其他特别困难学生 。
困难,指学生及其家庭尚不能完全提供全部基本上学费用 。
第四章 认定方式
第十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包括信息比对认定、量化评估认定、学校评审认定、学校调查认定 。
(一)信息比对认定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汇聚、共享、比对,原则上每学期开展一次线上比对认定 。
(二)量化评估认定 。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量化评估认定 。量化认定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
(三)学校评审认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通过学生申请、资料审核、民主评议等必要的程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评审认定 。评审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 , 每学期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
(四)学校调查认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要根据实地家访、个别谈话、电话访谈情况 , 或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借助“i厦门APP”上民政部门的自主核对功能查询等核实结果综合分析予以认定 。调查认定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进行 。
第十四条 高等教育阶段以“量化评估认定”和“信息比对认定”为主,以“学校评审认定”和“学校调查认定”为辅 。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以“信息比对认定”为主,以“量化评估认定”“学校评审认定”和“学校调查认定”为辅 。义务教育阶段以“信息比对认定”为主 。学前教育阶段以“信息比对认定”和“学校调查认定”为主 。鼓励有条件区、学校运用“量化评估认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