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必要限制境外航班乘客中转呢


是否有必要限制境外航班乘客中转呢

文章插图
现在国内的疫情防控重点已经转变成防止输入,那到底要不要限制境外航班乘客中转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云南省四例输入病例的入境轨迹 。
病例一,3月11日从西班牙马德里乘机、经布鲁塞尔,从北京入境,转机到达昆明,3月11日到达昆明,3月14日出现症状就诊,3月15日确诊 。
病例二,3月13日从法国巴黎乘机,经广州入境,广州机场进行核酸采样后放行 。3月14日从广州转机,到达昆明,在机场即送入集中隔离点,14日下午6点,广州机场通知昆明机场,该乘客核酸检测阳性,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 。
病例三,3月17日从斯里兰卡乘机到马来西亚,19日从马来西亚乘机到缅甸,又从缅甸抵达昆明机场,入境时体温正常 。24日在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阳性确诊,25日出现发热 。
病例四,3月15日从美国到达上海,入境时体温正常,17日从上海转机抵达昆明 。18日核酸检测阴性,22日出现症状,23日CT发现肺部阴影,24日再次核酸检测,25日确诊 。
这几个病例,集中体现了两个特点:1.在多个机场转机,2.入境时均无症状,后期才确诊 。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携带病毒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传染性?
虽然目前仍然有争议,但是,从之前国内疫情的传播情况来看,携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有传染性的,而且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之前曾经有过健康人和尚未发病的感染者在一个地方买菜,十五秒就被感染的,近期也有健康人和携带者共用楼梯被传染的 。
而云南这几例输入病例,入境时均无症状,甚至有入境时核酸检测阴性,之后再次复查核酸转阳被确诊的,可见病毒的复杂性 。
因此,入境时的症状,对判断旅客是否健康,没有太多的参考作用 。要想筛选出感染者,只能隔离并且多次核酸检测 。
所以,如果入境时仅凭没有症状就放行,再次乘机中转,那么,同机人员感染风险明显增高,又可能成为之前曾经说过的,传染链中的B类人员,在人群中成为新的隐患,极大威胁疫情防控 。
而且,目前国内中转人员是不需要隔离的,如果乘客隐瞒旅行史,或者入境机场与最终目的地机场在旅客信息对接中出现误差,就很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经过隔离,就回到人群中的可能性 。想想看,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疫情可能重新出现,将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 。
是否有必要限制境外航班乘客中转呢

文章插图
因此,国外入境旅客,在入境地直接隔离,是防止疫情重新泛滥的最好办法 。目前北京、云南等地已经出台新政策,入境者不分目的地,由第一入境点直接隔离,不再中转至最终目的地隔离 。
在入境地直接隔离,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国内中转,减少中转途中增加的传染风险,这是目前最有效也最保险的方法 。建议各大入境口岸都采取这一政策,才能有效阻断境外输入,保住前期疫情防控的成绩 。
对于人流比较大的集中入境点,比如北京、上海和广州,可能出现大量入境人员需要隔离的情况,防控压力较大 。所以,北京机场目前分流旅客到其它城市入境 。但是,如果要从其它城市再坐车到达北京隔离,路上仍然有增加感染的风险,所以,在第一入境点直接隔离,才能更好阻断传染,做到没有疏漏 。
是否有必要限制境外航班乘客中转呢

文章插图
1、因国外疫情爆发,单日入境人员众多 。如果把所有降落的国际航班按照100%的客座率计算的话,3月20日单日入境人数为74435人,除去港澳台地区,单日入境人数为30601人 。我们按照到达的城市对入境人数进行了统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