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茶小史( 三 )


《休宁县志》对松萝茶产地的记载应是相对可靠的,其从万历年间至今,观点一贯,认为松萝茶产于瑯源山 。当代新编《休宁县志》亦载:“瑯源松萝,于明隆庆时,由僧人大方创制 。”
张岱《陶庵梦忆》曾记载其与著名茶人闵汶水品茶之事,其中提到了“阆苑茶”与“阆苑制法” 。有学者推测“阆苑”为“瑯源”之舛,瑯源茶即松萝茶,瑯源制法即松萝法 。文中记载闵汶水用松萝法炒制原为蒸青绿茶的罗芥茶茶青,与张岱共品,其秋茶“灯下视茶色,与瓷瓯无别,而香气逼人”,其春茶“香扑烈,味甚浑厚” 。若张岱所说属实且学者推论靠谱,则此文应作为松萝法的重要史料 。
然而,松萝茶产瑯源山或许只是晚明的情况与《休宁县志》的坚守 。清初休宁人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云,“松萝茶擅名天下,实则山顶一片,香甘,异他产,余皆北源茶冒名松萝者也”;乾隆元年的《江南通志·徽州府》载“茶,出松萝山者最佳”;光绪四年《重修安徽通志》亦载松萝山“山巅片壤产茶,为天下最”:皆将松萝山作为最好的松萝茶产区,不提瑯源山 。可见清代的松萝山已不再如明万历年间“茶未有也”,而是已经有了茶叶种植,且品质优异 。
据当代郑建新等编著的《松萝茶》记载:在松萝山古庙的遗址西侧,有百年以上的松萝古茶树八株,其围径均在36厘米左右,树身灰白,长满地衣苔藓 。茶园里还有一株历史更长的“X9915号茶王树”,基围达116厘米,经安徽农大严鸿德教授鉴定,树龄在200年以上 。此可以作为清代松萝山产茶的明证 。
随着松萝茶的名声大噪,“松萝茶”亦不再仅属于休宁,而是慢慢发展成整个徽州地区的茶品代称 。康熙二十三的《江南通志·宁国府》出现了“宣、泾、宁、旌、太诸山产松萝茶”的记述 。宁国府统辖安徽宣城、宁国、旌德、泾县、南陵等地,可见清初的松萝茶产地范围已经溢出了徽州府,而向安徽的其它地区发展了 。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曾总结松萝茶受欢迎的原因:“以易于烹煮,且香烈故耳 。”松萝茶的驰名固然由于其品质特征适应了当时人们的需要,同时也与徽商密不可分 。乾隆年间歙县人江登云《橙杨散志》记载:“歙之巨商,业盐而外唯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 。而松萝实为休山,匪隶歙境,且地面不过十余里,岁产不多,难供商贩 。今谓松萝,大概歙之北源茶也,其色味较松萝无所轩轾 。”
江登云以北源茶色味与松萝茶无所轩轾,自然不是可靠的品鉴结论,但由此可以反映出当时松萝茶的整体状况,即品质参差,优异者难见,平劣者遍地,俱称“松萝”,无所分辨 。这似乎是负有盛名的茶品不可避免的状况,这种状况也自然会败坏原茶的名声 。于是,光绪十四年的《宣城县志》甚至有“松萝,处处皆有,味苦而薄,然所用甚广”的说法,从品茶的角度而言,这种评价就非常不堪了 。
郑板桥《咏松萝》诗句云:“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不知道板桥先生所泡之松萝,为何种之松萝呢?
【松萝茶小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