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

硇砂《全国中草药汇编》:硇砂拼音Náo Shā
别名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淡硇砂
来源药材有紫硇砂和白硇砂两种 。紫硇砂为紫色食盐,白硇砂为含氯化铵类的一种矿石,通常称硇砂者一般指紫硇砂而言 。全年可采,去杂质 。白硇砂如由人工合成,其法:1.以氢氯酸与铵或铵的化合物作用而得;2.在氨水中加铁板浸渍(大部分为氯化亚铁)而得;3.索尔夫制碱法之副产品;4.以氨水作用于氯化钙而得 。
性状紫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脑、脑砂):为块状结晶体,多数呈立方形,大小不等,有棱角或凹凸不平,有明显不规则小孔 。表面暗紫色或紫红色,稍有光泽,附有少量黄白色硫磺粉末 。质重,以手摸之有凉感 。坚而脆,断面平滑光亮 。臭气浓,味咸,可溶于水 。
白硇砂(淡硇砂):为白色结晶体,呈粒状,不规则状或粉末状,有光泽 。易溶于水 。臭微,味咸而苦 。
炮制白硇砂:砸成小块,置沸水中溶化,沉淀后去沉渣,倒入瓷盆中加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呈白色结晶状,干燥即得 。(每白硇砂100斤,用醋50斤 。)
性味咸、苦、辛,温 。
功能主治紫硇砂:软件,消积,散瘀消肿 。用于经闭,癌肿;外用治目翳胬肉,痈肿疮毒 。
白硇砂:化痰 。用于咳嗽痰多 。
用法用量均为1~3分 。外用适量,研末或水化,点敷患处 。
注意体虚无积热者及孕妇忌服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硇砂拼音Náo Shā
别名北庭砂(《四声本草》),亦砂、黄砂(《石药尔雅》),狄盐(《日华子本草》),气砂(《本草图经》),白硇砂(《中药志》) 。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等 。或由人工合成 。
原形态等轴晶系 。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 。白色或淡灰 。条痕为白色 。玻璃光泽 。透明或微透明 。断口呈贝壳状 。硬度1.5~2 。比重1.52 。性脆 。多产于火山熔岩的岩穴内,有时与石炭、石盐伴生,当石炭燃烧时也可产生,成壳皮状覆于岩石表面 。
生境分部产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
性状为白色结晶体,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大小不一 。全体白色,有的稍带淡黄色 。质较脆,易碎,用指甲即可刮下白色粉末,断面显束针状纹理,有光泽 。臭微,用舌舔之,味咸苦而刺舌 。以块整,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热之不熔融而挥散 。可溶于水,水溶液显铵盐与氯化物之各种反应 。
化学成分白硇砂主要含氯化铵 。
纯氯化铵为无色结晶 。近代硇砂,常用人工制作,纯度可以极高 。紫硇砂主要含氯化钠 。
炮制硇砂:除去杂质,打成碎块 。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燥即成 。(每硇砂100斤,用醋50斤)
①《日华子本草》:"凡修制硇砂,用黄丹、石灰作柜,煅赤使用,并无毒 。"
②《本草衍义》:"硇砂,用须水飞过,入磁器中,于重汤中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去其尘秽 。"
③《纲目》:"硇砂,今时人多用水飞净,醋煮干如霜,刮下用之 。"
性味咸苦辛,温,有毒 。
①《药性论》:"味酸咸,有大毒 。"
②《唐本草》:"味咸苦辛,温,有毒 。"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酸,暖,无毒 。"
归经入肝、脾、胃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