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文章插图
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效仿的榜样
榜样在儿童性格形成中具有无穷的力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力量更为突出,它充当了学生心目中的准则,他们会以此来评价自己与他人,并借此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体系和行为习惯,成为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
教师为学生提供效仿的榜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上的伟人(领袖人物、科学家、军事家、战斗英雄等);二是现实生活中的模范和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三是家长和教师 。
小学生最初多以家长和教师为效仿的榜样,随年级的增高,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其影响开始下降,而其他榜样特别是同龄伙伴的影响增强 。教师应为学生选好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为榜样,因为他们对其他学生而言,年龄接近,有共同的语言,而且几乎每天在一起,可以经常接受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在自然的情境中发生的,所以,有潜移默化之功效 。
教师对于小学生所具有的榜样作用更不能低估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导者,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还是纪律的执行者与监督者,身肩数职的教师自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事事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较完善性格特征的人 。
据研究,榜样对学生性格特征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 。
二、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学生的性格是在后天经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形成的,性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学校里的实践活动包括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各种形式的劳动以及有组织进行的社会性的服务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从小爱科学,追求真理;可以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可以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坚强、勇敢、耐挫折的性格特征;也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
教育者在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的同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锻炼要求与目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锻炼要求也要有所区别,对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是否达到锻炼要求与目的的情况要有监督、检查,使实践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作用 。
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在性格培养中特别重要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不能忽视个别性 。这里的个别性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一是性格品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和性格的不良品质居多的学生,相对大多数儿童,他们的性格品质具有个别性,需要具体的指导 。如对性格上已形成较明显的不良特征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启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对性格上较优秀的学生,除给予积极的肯定外,也要注意防止他们养成骄傲自大、不虚心等性格特征 。
二是就每个学生而言,其各自的性格特征的优劣组合是不同的,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指导 。如对性格较固执的学生,要使他认识固执带来的危害,懂得在真理面前善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意见和勇于改正错误行为,并使之明白这是性格修养问题;对于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性格中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公开的表扬,以确立他们的自信心,对其性格中的缺点,多以婉转的方式规劝,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