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寸照片 4寸照片打印机怎么选尺寸( 二 )


据画幅拖尾这四人之后的元人杨準题跋可知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四人和张著一样也都是金朝人 , 杨準称他们是“亡金诸老” 。
张公药的祖父北宋宣和末年曾知太原,而其孙则高中金章宗建安二年(1197年)进士 。张公药距离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少则几年 , 多则不过几十年 。郦权约卒于1193年,王磵卒于1203年,张世积生卒年不详 。除了张世积外,张公药、郦权、王磵三人和张著都是同时代人,且可能都还年长于他 。他们的赋诗虽在张著之后,但距离前朝只会比张著更近 。他们诗中对北宋都城汴京今昔巨变的描绘和后世人相较而言 , 必定更真实可信;他们将《清明上河图》认定为是北宋宣和年间张择端翰林所绘,可信度必然很高 。
可以推定,金灭北宋后,《清明上河图》流徙北方,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五人不仅获观,且先后留下了题跋和咏歌 。其中张公药、郦权、王磵三人为友人 。有史料记载,王磵“所与游,皆世知名士” , 其中包括“张公药元石”和“郦权元舆” 。这三人有可能是同观,并先后留题 。
虽然此期的藏家不明,但《清明上河图》必定曾在这五人之间传观,并为后世提供了作者和创作年代等的宝贵信息 。
二、元朝时期
(一)杨準
《清明上河图》在金朝五人的题咏之后,紧接着的是元人杨準的一段长跋 。杨準在跋中首先肯定张著的记述,他写道:“右故宋翰林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一卷,金大定间燕山张著跋云:《向氏图画记》所谓选入神品者是也 。”他在“翰林张择端”前加了“宋”字 。这是张著跋语中所没有的 。杨準认定《清明上河图》是宋翰林张择端的作品,依据仍然是上述张著和张公药等人的题咏 。
接下来,杨準记述了他获藏《清明上河图》的经过:
我元至正之辛卯,準寓蓟日久,稍访求古今名笔,以新耳目,会有以兹图见喻者 。且云图初留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 , 以似本易去,而售于贵官某氏 。某后守真定 , 主藏者复私之,以鬻于武林陈某 。陈得之且数年 。坐他事稍窘急,又闻守且归,恐遂速祸怨,思欲密付诸贤士君子 。準闻语即倾橐购之,盖平生癖好在是也 。
元至正辛卯是公元1351年,蓟,今属天津市 。时间地点都很明确 。在元代,《清明上河图》最初藏在元秘府,然后被宫廷一位负责装裱绘画的人,以赝本替换而出 , 卖给了一位显贵 。这位显贵出守真定,他没有将此画带在身边,委托他人代管 。这位代管者,竟私自将该作卖给了武林陈某 。杨準就是从这位陈某手中购得了《清明上河图》 。杨準在蓟州购得此作,与金朝时期《清明上河图》流徙北方情况完全符合 。武林陈某,虽是杭州人,当时应流寓北方 。
杨準随后的跋语中,描述《清明上河图》“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私印之杂志于诗后者若干枚” 。《清明上河图》卷首处有宋徽宗题写的标题,这是前述五人没有表述的 。这进一步佐证了张公药等人认定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时期 。“亡金诸老诗若干首”,即指张公药等人的题诗 。
杨準在跋语中和“亡金诸老”一样 , 抒写了自己的兴亡感叹:
夫何京攸父子,以权奸柄国,使万姓愁痛,强虏桀骜,而汴之受祸,有不忍言者 。意是图脱稿,曾几何时 , 而向之承平故态 , 已索然荒烟野草之不胜其感矣 。
他认为这幅画完成之后没过多久,汴京就被金兵攻陷;兵燹之后 , 沧海桑田、满目荒凉 。
杨準在跋语的最后部分高度评价该作:
吾知画者之意,盖将以观当时而夸后代也 。不然 , 则厄于时而思殚其伎以杰然自异于众史也 。何其精能之至,而毫发无遗恨欤!此岂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 。
他称赞该作“精能之至”“毫发无遗恨”;他认为这样的画作,绝非短期内所能绘就 。
跋语最后的落款是“至正壬辰九月望日,西昌玉华素士杨準跋 。钤印二:準、京兆文章家印 。”元至正壬辰是1352年 。杨準于购画的第二年 , 在画幅后题写了这段长跋 。
(二)刘汉
杨準之后,是刘汉的题跋 。刘汉是在杨準处得观是图 , “壬辰秋,避地来西昌,杨君公平以余之专门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图》以示” 。杨準之所以邀刘汉共赏,是因为刘汉精于鉴赏 。刘汉写道:“余自幼喜画学,业之四十年 , 平生所见古今画,以轴计者奚啻累千百 。”刘汉有四十年的专业积淀 , 且寓目古今绘画不啻千百轴 。这样一位专业人士,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