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食详解:酥皮莲蓉包的别样风味( 三 )


基本做法:
制作:
1、磨米浆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起 , 加清水磨成浓浆 。
2、制虾汤: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别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
3、制辅料: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 , 切条;葱、蒜洗净切段 , 起油锅煸熟 。
4、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 , 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 , 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 。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 , 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 。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 , 装碗即成 。
成品色白,质鲜嫩,有浓郁的渔家风味 。
创新做法:
原料:上好大米1000克 。配料:猪骨头1500克、紫菜25克、虾干25克、蛏干50克、瘦肉250克 。韭菜150克 。调料:酱油50克、精盐15克、老酒100克、胡椒粉5克、硼砂2克、葱头油100克(猪油加葱白炸香去渣)、熟花生油50克 。
制作:
1、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时间足够,米浆才能磨的细腻)后捞出沥干,掺水约1500克磨成浆 , 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
2、把猪骨头放进清水锅里熬煮成骨头汤约3000克 。
3、将虾干、蛏干放进骨汤里用中小火煮一小时,让其出味后盛起4、紫菜洗净撕碎,韭菜切末 。瘦肉切丁待用 。
5、大锅(口径60厘米左右)烧热,将备好的汤加一倍清水 , 盖上锅盖,烧沸后揭去锅盖 , 往锅边抹一层花生油 , 用碗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 , 盖上锅盖约半分钟,揭盖把锅边的熟米浆片铲到汤里 , 再添一些汤和清水加盖烧开,按上法将米浆做完为止 。当最后一次浆成熟铲入后,加入虾干、蛏干(原先煮过捞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开出锅装盆里,再调入酱油、精盐、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即成 。
5、别样风味的漳州饮食文化漳州背山面海,与多地地理位置相邻,漳州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受了相邻地区的影响,闽南菜首先对其影响较大 , 但漳州的风味不是传承闽南风味,它还受客家和潮汕风味的一定影响,现在漳州菜风味是泉州与潮汕风味的结合 。
正餐
漳州居民传统的正餐是早、午、晚三餐 。中午吃粒饭(干饭),早、晚吃糜(粥) 。本地人多轻早餐,重午餐 。早餐的粥比晚餐稀 , 仅佐以小菜 。午餐吃干饭,菜肴较丰 。
主食
漳州人多以大米饭为主食 。旧时贫家稀饭多掺入番薯签(番薯切或锉成条状晒干) , 沿海地区过去还以番薯为主粮 。从前干饭多用鼎(圆底锅)焖成,农家则在熬粥时捞出部分干饭供主要劳动力吃 。渔民和铁匠惯食粘稠的粥 , 称“打铁仔糜” 。农民常用草编小袋装米煮成饭包在外出时吃,称“茭志饭” 。
菜肴
漳州居民对菜肴比较讲究,烹调注意刀工,刀工随烹调方法而异 。宴请时切菜、肉的刀法不仅为保证煎炒后食物脆嫩,也表示对宾客的敬意 。调料品种繁多,但大菜少用酒、醋、辛辣的调味品 。炒盘讲究火候,汤菜多为清炖 。从季节上说,冬尚浓醇,夏求清淡 。
进餐习俗
漳州人忌吃饭时撒出饭粒或吃完饭碗内残留饭粒 。俗以为糟蹋粮食会遭天惩罚,孩童吃饭不吃净,长大后会娶到(或嫁给)麻脸的配偶 。吃饭时忌换座位,尤忌女孩换位,俗以为如此则日后有改嫁之虞 。进食时不得照镜子以免日后口吃 。俗谚云:“饭神皇帝大”,当别人在吃饭时不得随便打扰 。进食时不得发出咀嚼声,俗以为猪狗进食才会发出响声 。
小吃与点心
漳州盛行小吃,旧时卖小吃的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直到深夜,叫卖馄饨、鱼丸、肉粽、包子、面茶等点心 。50年代后 , 点心担逐渐绝迹,卖小吃的店铺也合并成饮食店 。
漳州人极讲究茶具,紫砂壶、杯、盘款式多样,玲珑精致 。民间认为茶具越古越珍贵,长年沏茶的壶和杯内形成“茶卤”(即茶垢),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故最珍惜 。墓里出土的茶具则视为宝贝,玩赏不已 。
6、猜你喜欢:饮食文化论文青岛饮食文化世界饮食文化汉字与饮食文化饮食文化英语饮食文化的论文关于饮食文化的论文古代饮食文化春节的饮食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