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 二 )

麻黄根散)㈡牡蛎粉三分,麻黄根二两 。捣细罗为散,用扑身上 。(《圣惠方》麻黄根散)
④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 。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 。(《千金方》麻黄根粉)
各家论述①《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 。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 。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治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 。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 。《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
②《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
③《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 。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入土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 。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 。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 。是固根荄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 。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耶?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黄根拼音Má Huánɡ Gēn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和根茎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Ephedra sinica Stapf 2.Ephedra equisetina Bge.3.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 . Mey.
采收和储藏:立秋后采挖,去尽须根及茎苗,晒千 。
原形态1. 草本状灌木,高20-40cm 。木质茎匍匐卧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绿色,长圆柱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节明显,节间长2.5-5.5cm,径1.5-2mm 。鳞叶膜质鞘状,长3-4mm,下部约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 。花成鳞球花序,通常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雌球花单生,有梗,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红色,成浆果状 。种子2,包子苞片内,不露出,黑红色或灰褐色,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5-6mm,直径约4mm,表面有细皱纹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
2.直立小灌木,高70-100cm 。木质茎粗长,直立,基径1-1.5cm;小枝细圆柱形,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较多,节间较短,通常长1.5-2.5cm,直径1-1.5mm,纵槽纹细浅不明显,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钝三角形,长1.5-2mm 。雄球花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雌雄花单生,常在节上成对,无柄 。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多或卵圆形 。种子通常1,窄长卵形,长5-7mm,直径2-3mm,多有明显的纵纹 。花期6-7月;种子成熟期8-9月 。
3.灌木,高20-100cm 。木质茎直立或匍匐斜上,较粗壮,基部多分枝,圆柱形,常被白粉呈灰绿色,有对生或轮生的分枝,节间长3-6cm,直径1-3mm,有细浅纵槽纹 。鳞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3合生,裂片通常3裂,稀2裂,裂片钝,裂片钝三角形或窄三角状披针形 。雄球花通常无梗,数个密集于节上呈团状,稀2-3个对生或轮生于节上;雌球花2-3,成簇,对生或轮生于节上,无梗或有短梗 。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成浆果状,长卵形或卵圆形,有长约1mm的短柄 。种子包于肉质红色苞片内,不外露,种子通常3粒,稀2粒,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3mm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