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用词用句都很简单,为什么读起来像是统兵百万,霸气之极?


菊花素以特有的品性倍受中国古代的文人青睐 。唐诗中不乏咏菊言志、歌菊抒怀的名篇佳句,但大多表达诗人的孤高傲世和感时伤怀 。而作为唐末农民运动的领袖,黄巢的菊花诗则是以英雄诗人的情怀,独树一帜地展示了对菊之风骨的独特感受 。
从《题菊花》到《不第后赋菊》黄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菊花”情结 。他存诗不多,《全唐诗》仅收三首,其中《自题像》一般认为伪托,而其他两首均是咏菊花的 。虽写于不同时期,但意蕴和主题极其相似 。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用词用句都很简单,为什么读起来像是统兵百万,霸气之极?

文章插图
此诗,《全唐诗》题为《不第后赋菊》,据称是黄巢在最后一次落第后,在长安城头上写下的 。诗中“冲天香阵”、“黄金甲”等意象,洋溢着菊花特有的气息、色彩和风姿,也真诚地袒露了他一以贯之的心迹历程 。而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激情已比《题菊花》更加直接具体,孩时的理想抱负已明确地转化成推翻统治阶层的政治意图 。
“我花开后百花杀”“待到秋来九月八”,就是等到菊花节那一天,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有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势和霸气 。
从季节上来看,阴历九月九日重阳,已正是秋深霜下的时候,只有菊花怒放,百花皆零落,可谓“万花纷谢一时稀,天寒唯有傲霜枝” 。而这些“傲霜枝”却带给诗人无限希冀与向往 。他要等“待”的是改天换地之日,又是如春去秋来那样自然的时序更迭 。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用词用句都很简单,为什么读起来像是统兵百万,霸气之极?

文章插图
重阳,是花的节日,也是人的节日,是自然的节气,也蕴含着社会的气数 。因而,这里的“待”显得那样深沉殷切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个“杀”字,尽显金刚怒目、咬牙切齿之意,摧枯拉朽、一往无前之势 。“我花开”与“百花杀”,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菊花的威力,突显出它独占风光的精神品质 。
作者把菊花尊称为“我花”,也是对唐王朝的蔑视和挑战 。唐代崇尚牡丹,视牡丹为国花 。黄巢一反传统,对菊花大加赞扬,其叛逆心理溢于言表,也与后来他起义时号称“冲天大将军”一脉相承 。显然,诗中的“百花”是诗人想象中的敌对势力,“我花开后”的结果是“百花杀” 。这恐怕不单单是自己英雄气概的张显,更表达了封建社会生活底层的共同民声 。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用词用句都很简单,为什么读起来像是统兵百万,霸气之极?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就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由于诗人的偏好,期待菊花可以“满园栽”,同时又期望一花开而可致“百花杀”,这又是何等傲慢又何等自信的心态!相传武则天冬游上苑,曾令花神催开百花 。这种可以操纵花开花败的超自然力量也只能传说在皇帝身上,而黄巢诗作敢这般大放厥词,可见其早已与皇天比肩并论 。然而较之之前的“蝶难来”的感叹,并进而希望“一处开”的均衡平等的思想,前者显得温婉,而后者则更为豪壮 。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地尽带黄金甲”,极写菊花盛开之景 。身披黄金铠甲,抗霜伴寒,傲然怒放,浓郁香气,直冲云天,这形象是何等英武和俊伟!这里塑造的,已经不再是单独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花开满城,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 。
这里的“天”不再是一个自然的概念,还表现了古时至高无上的皇权 。尽管诗人也曾相信天命,但因唐朝皇帝自称“受命于天”,他有意反之,不共戴天,是要用自己的气势和力量威慑苍天、威慑皇权 。故而当诗人起义独统全军后,便自称黄王,并号“冲天大将军” 。于是,所谓的“冲天”之势便由英雄诗意转化为了战斗激情 。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用词用句都很简单,为什么读起来像是统兵百万,霸气之极?

文章插图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黄色意象,也耐人寻味 。其一它标志着菊花之色,自然之美;其二它标志着黄姓,黄巢起义后先后自称“黄王”和“率土大将军”,(古人有“土生金,色黄”之说),这都与诗人孩时“自然天赐赫黄衣”的表述一样语意双关;
其三它标志着帝王之意,从隋至唐,帝服常为黄色,后遂成定制 。从菊花的色彩,到符号意义的姓氏,再到至高无上的皇权,诗中的“黄”字,寄托了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帝王意识与权力欲望———他想攻入长安,他想取代李唐王的极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奇语,又是暗喻,更是畅想 。当黄巢攻破长安,建立大齐时,这种奇思异想变为了现实,诗人便也成了英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