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 二 )


黄宗羲言:“关学大概宗薛氏 。三原又其别派也 。其门下多以气节著 。风土之厚 。而又加之学问者也” (《明儒学案》) 。
清末“三原学派”的传承
清后期 。关中学者有大家:一为三原贺瑞麟 。为理学家之领袖;一为咸阳刘古愚 。为经学家之领袖 。
贺瑞麟 。字角生 。号复斋、中阿山人 。被授国子监学正衔 。晋五品衔 。为关中三学正之一 。
贺瑞麟之学以程朱为准 。又以倡导张载礼教为己任 。延讲古礼 。教化风俗 。

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

文章插图
(贺瑞麟书法)
“三原学派”大儒的风范与影响首先 。“三原学派”坚持“为天地立心” 。“刚正清严” 。为士者立好官风 。
“三原学派”在仕途期间能严守“气节” 。做到以天下苍生为重 。
王恕曾39次上疏谏言。
《明史》载:“弘治二十年间 。众正盈朝 。职业修理 。号为极盛者 。恕力也” 。
马理曾因谏止武宗南游和嘉靖推崇私亲 。两次受到廷杖 。
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

文章插图
(王恕 。谥号“端毅”)
其次 。“三原学派”注重培养人才 。树立了持续数百年的优良学风 。
明清“三原学派”在三原开设的众多书院从根本上教化了学风 。
弘治元年(1488年) 。时任礼部尚书的王恕在故里三原力主重建百年前的学古书院 。
该书院一直延续至1915年 。
明弘治三年(1490年) 。王恕告老还乡 。与其子王承裕创建三原宏道书院 。
【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王恕、王承裕认为“人犹木也 。养之则成栋梁 。失养则为薪蒸” 。
王承裕“宗程、朱之学为阶梯 。祖孔、颜以为标准”(冯从吾:《关学编》) 。注重以礼为教、以礼为先 。力行实践 。
宏道书院日渐成为陕甘两省学子深造的学府和关学中兴的阵地 。跻身“关中四大书院”之列 。并且造就了康海、吕柟两位明代状元 。以及大学者马理 。
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

文章插图
(三原马理墓)
故关中督学杨一清叹曰:“康生(康海)文辞 。马生(马理)、吕生(吕柟)经学 。皆天下士也 。”
马理辞官后讲学于嵯峨书院和商山书院 。
吕柟著有《礼问内外篇》 。任国子监祭酒时 。以四书五经及仪礼为教材 。贯彻“礼以立之 。乐以和之” 。
清朝时有“学风之盛莫过三原”之誉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陕西总督年羹尧奏请 。陕西督学署移驻三原 。
清末三原人贺瑞麟成为关中传播程朱之学影响最大者 。
同治七年(1868年) 。贺瑞麟任学古书院主讲 。并扩建藏书阁 。
同治九年(1870年) 。贺瑞麟创立正谊书院 。并一直持续至1948年 。
他讲学二十余年 。所授弟子多为清末民初以及影响现代的大家 。省内外所教弟子数以万计 。其中最著名者为牛兆濂 。
牛兆濂即陈忠实所著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 。
最后 。“三原学派”强调经世致用 。泽及乡里 。培养了守礼、务实的民风 。
王承裕曾在宏道书院刊布《吕氏乡约》、《乡仪》等书 。教化士风民俗 。
黄宗羲谓其“冠婚丧祭必率礼而行 。三原士风民俗为之一变”。
关中百姓的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过岁、过寿、过节、聚会沿用《吕氏乡约》至今 。
这可以看成“关学”在“礼“方面已经开始了风俗化 。
明神宗朝任吏部、工部尚书温纯见三原县清峪河木桥被冲毁 。与知县高进孝共同倡建石桥一劳永逸 。
温纯首捐千两白银 。号召乡里捐助 。
历经四任知县共十二载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石桥修成 。百姓深念温纯与高进孝的德惠 。分别建立生祠纪念 。
宋元明清以来,陕西关中的关学大儒都有谁?

文章插图
(三原古龙桥)
它经受住2008年汶川地震而不倒 。而在其旁修于1988年的新桥却发生危险 。可见当年修筑之精稳 。
另外王恕曾聘常州名士朱昱编纂成《三原县志》 。马理修《陕西通志》 。贺瑞麟修《三原县新志》 。
“三原学派”对于右任先生的影响
三原于右任先生在严格意义上讲 。不能算作“三原学派”所谓的理学家或经学家 。
但于右任先生受到“三原学派”的熏陶 。延续与实践了“关学”的精髓 。为后人所敬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