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浴佛节 浴佛节有什么说法

浴佛节有什么说法?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 。这一天,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为的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在我国南方,端午节还有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的习俗 。那么,你知道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赛龙舟 。

什么是浴佛节 浴佛节有什么说法

文章插图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浴佛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树)降生时,九龙(亦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 。在古代,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近代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这种情景的构图 。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兰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 。难陀和伏波难陀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 。因此,后世佛教徒纪念佛陀诞生的仪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着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金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就叫做‘浴佛’或‘灌佛’ 。这一天是佛教四众信徒的欢喜节日 。
浴佛的仪式开始于印度,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 。佛教以外,婆罗门教早有一种浴像的风俗,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 。《大宝积经》卷一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舍卫城波斯匿王的女儿无垢施,于二月八日和五百婆罗门一道,持满瓶水,出至城外,欲洗浴天像 。这时许多婆罗门见诸比丘在门外立,认为不吉祥,其中一个长者要求无垢施回到城内,但遭到她的拒绝 。于是展开辩论,无垢施终于感化了五百婆罗门皈依了佛陀 。可知浴佛来源于古印度的社会风俗 。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灌沐尊仪章》说:‘大师虽灭,形像尚存,翘心如在,理应遵敬 。或可香花每设,能生清净之心;或可灌沐恒为,足荡昏沉之业 。……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男中之时,授事便鸣楗椎(木制‘打木’),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 。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 。令诸*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毯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 。此乃寺众之仪 。……至于铜像无论大小,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 。大者月半、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 。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 。其浴像之水,即举以两指沥自顶上,斯谓吉祥之水 。’
义净所译的《浴佛功德经》也只说日日澡沐尊仪,可以获大利益,并未说专在佛生日举行 。所以赞宁于《僧史略》上《浴佛》条说:‘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 。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 。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 。’
随着佛教的输入,浴佛的仪式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了 。《吴书》卷四《刘繇传》附记笮融事迹说:‘笮融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 。谦使督广陵、彭城漕运 。……乃大起浮屠祠 。……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大概就是中国‘浴佛会’的滥觞 。
后来这种浴佛的仪式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各地普遍流行 。后赵的国主石勒(319—332),为他儿子祈福,曾举行过浴佛 。《高僧传》卷十《佛图澄传》说:‘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 。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 。《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条说:‘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 。又《宋书》卷四十七《刘敬宣传》说:‘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 。’可见在西元五世纪以前,浴佛仪式已在我国各民族之间相当流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