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二 )


书法创作 。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才能把作品创作好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但蔡邕这样说 。唐代的孙过庭也是这样说的 。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学界领袖书法大师 。熹平四年(175)到光和六年(183) 。他奉诏参加了汉灵帝亲自主持的儒学经典《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的书法刻石工作 。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文章插图
蔡邕不但是书法家 。他也是书法理论家 。《九势》和《笔论》据说都是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 。据说而不能肯定 。是因为 。蔡邕的书法理论著作 。最早却是在宋代才有著录的 。
蔡邕的《笔论》一文其实也不长 。全文就127个字:
书者 。散也 。欲书 。先散怀抱 。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 。
若迫于事 。虽中山兔毫 。不能佳也 。
夫书 。先默坐静思 。随意所适;言不出口 。气不盈息;沉密神彩 。如对至尊 。则无不善矣 。
为书之体 。须入其形 。若坐若行 。若飞若动 。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 。若愁若喜 。若虫食木叶 。若利剑长戈 。若强弓硬矢 。若水火 。若云雾 。若日月 。纵横有可象者 。方得谓之书矣 。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就说:“书者 。散也 。欲书 。先散怀抱 。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 。若迫于事 。虽中山兔毫 。不能佳也 。”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文章插图
蔡邕说的没错 。写字要“放松” 。要进入一种近乎于“无我”的境界 。
那么 。如何放松?难道就是漫不经意就放松了?当然不是!如果要写字了 。还惦记着水还没挑 。地还没扫 。那就下笔心神不定 。不可能把字写好了 。而是要像孙过庭在《书谱》里所说的:“任笔为体 。聚墨成形”那样进入聚精会神的自由放松状态 。就能把字写好 。
因为只有让笔墨放松 。才会写的心无挂碍 。也才能达到蔡邕所说:“先散怀抱 。任情恣性”的“无我”精神状态和境界 。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文章插图
正如孙过庭在《书谱》里说的:“心昏拟效之方 。手迷挥运之理 。求其妍妙 。不亦谬哉!”如果注意力不集中 。“心昏手迷”的 。那么 。要想把点画写好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
写字是要集中精力的 。不能有丝毫的漫不经意 。
但是 。蔡邕所谓的“散” 。也不是说 。集中精力就非常紧张 。刻意地克制自己 。恰恰相反 。“散”的重要意义是要“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 。就是放松自己 。是把精力转移到 。可以自由把控自己的个性 。尽量满足自己的个性的发挥 。这就是一种不知我是蝴蝶还是周庄的一种无我境界 。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文章插图
我们看看今天很多的参展书法作品 。就看得出来 。很多书法家为了“参展” 。他们的怀抱里 。根本就没有自己 。只有对评委的种种讨好和猜测 。
所以 。我们在这些作品中很难看到作者有什么个人情怀的诉求和抒发 。而是技法的粉墨登场和炫酷 。
如果我们看看古代大师的书法作品 。无论书法风格如何 。他们共同的特点 。都是有自己非常鲜活的个性和自由的笔意发挥的 。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这个“散”字是什么境界?

文章插图
中国有个书法家 。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 。就叫“散耳” 。可见 。这个书法家对书法秘诀的顿悟能力有多深刻 。
当然 。蔡邕是一个大学者 。他的“怀抱”跟学问不深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
要散怀抱 。必须要先充实怀抱 。没有充实的怀抱 。那叫“散空”也叫“空散” 。
所以 。蔡邕又说:“夫书 。先默坐静思 。随意所适” 。你要静下来这也不难 。关键的你要有“意” 。就是有感而发的那种欲望和感觉 。有感而发和无感而发 。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怀抱” 。这又是一个要“有我”的问题 。
心胸充实 。才能叫做“有我” 。心胸空空如也 。怎么可能“有我” 。有怎么会“散怀抱”呢?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 。也说过一段与蔡邕思想非常一致的话 。他说:
心不厌精 。手不忘熟 。若运用尽于精熟 。规矩谙于胸襟 。自然容与徘徊 。意先笔后 。潇洒流落 。翰逸神飞 。亦犹弘羊之心 。预乎无际;庖丁之目 。不见全牛 。尝有好事 。就吾求习 。吾乃粗举纲要 。随而授之 。无不心悟手从 。言忘意得 。纵未穷于众术 。断可极于所诣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