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醋行业还有发展前景吗?( 四 )


现在做醋行业还有发展前景吗?

文章插图
2018 年恒顺醋业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预测 PE 对比
现在做醋行业还有发展前景吗?

文章插图
(六)、渠道建设决定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
点状分布 。品类稀少 。都为区域性企业 。中国食醋业主要以内资品牌为主 。呈现点状分布的格局 。品牌主要有:江苏恒顺、山西水塔、山西紫林、北京龙门、四川保宁、天津天立、河北珍极、上海宝鼎、山东玉兔、青岛灯塔等 。区域性品牌各霸一方 。觊觎全国 。外资日本味滋康控股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 。但并未形成醋业有影响力的品牌 。市场渠道分布不均匀 。渠道建设决定企业长期增长潜力 。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 。华东五省以镇江香醋为主 。占有率达到70%;山西陈醋覆盖全国18个省份 。是全国市场消费认知度最高的品牌 。其中主要品牌山西水塔的主战场集中在东三省和湖北 。山西紫林的主战场是河南、山东 。其他地域性品牌因其规模小、受众人群少、未形成品牌优势 。其中 。紫林醋业17年上半年在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超过85% 。恒顺醋业17年在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占总营收近50% 。在华北、西部地区销售收入仅占总营收的13.7% 。随着物流运输的拓展、食醋营销网络的完善和全国性布局、餐饮业的全国性发展以及品牌优势企业的持续营销 。食醋产品的区域性特征趋于减弱 。在销售网络上均已突破了单一的地区限制 。逐步向全国性醋企发展 。
中国食醋品牌区域分布
三、食醋业未来发展:如何突破发展窘境
食醋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传统食醋产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整体竞争力弱的难题
(一)、产量全球之首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我国饮食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 。传统的食醋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限于调味品产业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食醋产业面临大而不强 。增速缓慢的窘境 。相关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食醋产量达421.5万吨 。居世界首位 。但是年均增长速度仅为2%~3% 。
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我国食醋产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我国食醋行业中前5大企业在全行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 。而在日本和德国的食醋行业中 。前5大企业在全行业所占市场份额达60%以上 。此外 。根据2016年中国调味品协会不同产能级食醋企业数统计结果 。食醋企业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为年产量规模1万吨~5万吨的企业 。其次为年产量规模5万吨~10万吨以及1万吨以下的企业 。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秘书长李岩认为 。“大而不强”还表现在区域性品牌各占一方 。全国尚未形成有绝对影响力的食醋企业 。以2017年主营收入高达15亿元的江苏恒顺醋业为例 。其销售范围也仅以华东地区为主 。
“与国际食醋行业相比 。我国食醋行业在高端产品层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 。应增加食醋产品品类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营养健康需求 。
(二)、力求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作为传统酿造产业 。食醋行业如何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竞争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 。食醋行业应在减盐、原料天然及产品健康的基础上 。实现产业与生命科学交叉 。与科技深度对接 。实现产业的整体跨越 。
在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 。相关产业界也在努力开发高端产品 。张偲建议 。我国应尊重和继承传统工艺 。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食醋品牌发展经验 。例如 。意大利传统香脂醋的生产商成立了摩德纳传统香脂醋联盟 。负责香脂醋的宣传推广和生产规范化 。其相关规范强调 。酿造和陈化必须使用传统工艺 。陈化时间不得少于12年 。对产品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检测和认证等 。
(三)、实现智能制造 满足差异化需求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看来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正是产业界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直观体现 。
我国《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技术列为前沿技术 。生物技术产业也被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发酵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以食醋为代表的发酵工程未来的发展 。就是要建立”基因读取、编辑、设计合成+微生物功能预测、再造、调控“”在线检测和智能监测+过程微型化、可视化、连续化“”车间制造+资源计划+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发酵智能化与装备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认为 。应用生物技术知识和方法 。构建生物过程数据库 。结合机器识别、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 。即为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发酵工业智能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