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什么时期开始汉族官僚崛起?( 二 )


有时候 。个人成功 。跟个人努力、个人能力 。可以毫无关系 。
因为很多赛道就不是纯业务表现能决定的 。即便是业务表现能决定 。但业务表现有时候根本无法测量 。
但成功一定跟社会网络评价有关系 。通俗而又世故地说 。就是组织需要 。
组织需要你排位上升 。那你就必须上升 。即:不行也行;组织不需要你排位上升 。那你就必须不能上升 。即:行也不行 。
而和珅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就是因为满人集团的组织需要 。

清朝什么时期开始汉族官僚崛起?

文章插图
在当时 。满人的当然领袖 。是乾隆皇帝 。同时 。乾隆皇帝还是大清帝国的领袖 。自明清之后 。因为不设丞相和宰相 。所以乾隆皇帝还是整个官僚集团的领袖 。
因此 。建制化的方向、速度和模式 。统统取决于乾隆皇帝 。而乾隆皇帝主导的大清建制化 。就是彻底的满人本位主义 。
满清所有的皇帝 。都坚持满人本位主义 。因为大清的国策就是“首崇满洲” 。但为了团结汉人官僚 。满清皇帝必须拿捏分寸 。甚至还要做出适当的让步 。以争取汉人官僚的支持 。
顺治宣称自己对待官员“不分满汉” 。康熙还扩充过江南的科举名额 。这都是在争取汉人精英和汉人官僚的支持 。
而雍正比较奇葩 。因为他要走极端 。
走极端的皇帝 。往往得不到保守派的支持 。而既得利益的满人 。天然是保守派 。“(李)卫、文镜受上眷最厚” 。为啥这两个汉人最受器重?因为这俩人能跟皇帝一起走极端、干大事 。
乾隆之前 。满汉之分的问题 。不算严重 。甚至可能都被忽略掉了 。但乾隆之时 。满汉之分的问题 。就严重了 。而且上升为皇帝必须关注的问题 。
但问题的实质 。不是满汉之分 。而是满人汉化 。
在“首崇满洲”的国策下 。清朝统治者刻意将满人从汉人中区分出来 。最好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满人、谁是汉人 。所以 。在语言、骑马射箭以及民族服饰上 。统治者强调满人要保持满人的传统 。甚至还广建满城 。八旗军队单独驻防 。以保持战斗力 。
但是 。乾隆朝却出问题了 。因为越来越多的满人汉化了 。
别说骑马射箭 。就是满人说满语都做不到 。大清科举专设翻译科 。满人只要能够在满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 。那就能考上 。但是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 。因为招不到人 。所以只能把这科取消掉 。
清朝什么时期开始汉族官僚崛起?

文章插图
其实 。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区分满汉而“首崇满洲” 。未必能巩固统治;满人汉化而满汉一家 。也未必就瓦解统治 。
但 。问题本身往往不重要 。而怎么看问题才重要 。
雍正时期的李卫、田文镜 。比满人还支持雍正 。所以 。你不能说汉人官员多了就会动摇大清国本 。但是 。大清皇帝未必这么看 。他能看到的是:汉人官僚多了 。那满人咋办?
同时 。满人群体也不这么看 。
排位总是稀缺 。稀缺就要选择 。选择必有标准 。而标准是现成的:到底是汉人官僚多晋升一些 。还是满人官僚多晋升一些 。选择了汉人 。则歧视了满人;选择满人 。则歧视了汉人 。
所以 。大清朝的视角 。就决定了它一定会关注满汉之分的问题 。
于是 。乾隆出手了 。他的做法就是彻底的满人本位主义 。不余遗力地抬高满人在官场上的优势地位 。而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在官员选拔上 。加大对满人的政策倾斜 。
满清贵族 。可以跳开一切的建制化程序 。凭爵位便能获得官职 。
乾隆朝的首席军机大臣讷亲 。就是凭一等功的爵位直接当上了从二品的高官 。别人还在学李广计功求官 。而满人却可以凭爵拜相 。这就不讲理了 。
但排位稀缺 。所以 。这么玩的人 。只能是满清的顶级贵族 。
然而 。一般出身的满人 。也不用担心 。因为机会有得是 。满族的年轻人 。可以通过当侍卫和当翻译的方式获得晋身跳板 。然后踩着这个跳板直上青云 。而且 。这条路升迁更快 。
如乾隆的小舅子傅恒就是从侍卫起步 。24岁任军机处行走、26岁任户部尚书、27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这就是火箭提拔的速度 。跟傅恒比 。汉人官僚一定能体验到李广的憋屈 。
清朝什么时期开始汉族官僚崛起?

文章插图
傅恒虽然不讲理 。但人家有外戚加持 。而和珅不讲理 。才是真不讲理 。他不靠外戚加持 。因为本就没有 。而是纯靠组织需要和皇帝提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