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读过汪曾祺吗?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 三 )


这种相似与传承 。在《活着 。就得有点滋味儿》一书中体现的颇为明显 。比如汪曾祺著有《豆腐》一文 。汪朗就紧跟着写了一篇《考察臭豆腐》 。如同一场隔空对谈 。各抒己见、各“执”己见 。明明是对同一事物倾注了感情 。却非要试图争出个高低 。
这种对谈 。像极了一个小孩儿跟一个老小孩儿的争执 。小孩儿一轮轮地发动总攻 。老小孩儿见招拆招 。最后老小孩儿一跺脚 。丢下一句“你们要对我态度好一点哦 。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人” 。然后一甩袖子暂且撤回房间憋大招去了 。

有人读过汪曾祺吗?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

文章插图

其实汪曾祺的一生并非均如他笔下的文字一般单纯而美好 。相反 。他经历过不少苦难 。然而 。他在作品中极少言及 。反而致力于传递生活的美好 。《活着 。就得有点儿滋味》一书 。更是以食喻事 。竭力告诉大家“虽然生活中存在种种不济 。但仍然有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 。这些美好大多不动声色 。却一直存在于你的周围 。一低头就能看见 。
有人读过汪曾祺吗?你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最早知道“汪曾祺”这个名字 。是从《连环画报》上 。那时候 。我家连续好多年都订这杂志 。每至年底 。爸爸用铜丝把全年的杂志订起来 。就成了自制的合订本 。
1984年第8期的《连环画报》 。刊载了汪曾祺的小说《陈小手》 。绘画者是朱新建先生 。
这组画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汪曾祺”“朱新建”也成了我念念不忘的名字 。
但是 。从小学到初中 。所处的环境特别闭塞 。镇上有一家新华书店 。柜台里摆的不过是养猪养鸡织毛衣的书 。
1992年 。从一本中学生读物上看到汪曾祺先生的两篇短文 。爱不释手 。那本杂志是借同学的 。我用一本《天方夜谭》跟人换来 。珍藏至今 。
有机会去书店 。总要留心有没有他的书 。可是小地方知道汪先生的不多 。估计书店里进货的人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
也是在语文杂志上 。看到有拿来做阅读材料的《天山行色 》片段 。赶快抄到笔记本上 。流行抄写歌词、优美文段的年代 。人人都有各式各样的笔记本 。用心抄写的文字旁 。还有影视明星的贴纸 。
买到第一本真正的文集 。大概在1995年 。从一家小书店的一个角落里找出一本《草花集》 。店面兼做厨房 。所以书架上也一股饭菜的味道 。
抑制不住狂喜 。生怕老板不肯卖——怎么可能呢?
这本书在我的课桌里待了整整一年 。天天翻 。所以写沈从文的《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和《老董》《闹市闲民》等文章实在太熟了 。
高考后的暑假 。在新华书店终于等来一本崭新的《矮纸集》 。
《矮纸集》以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分辑 。算是一本“大综合” 。很多名篇在其中 。
多年之后 。才发现这本书的编校实在粗疏 。它甚至导致很多错误延续在后来各个版本中 。上大学之后买书方便多了 。漓江出版社的《汪曾祺自选集》是读大一时买的 。第六次印刷本 。黄绿色调的封面 。后来还有北京燕山出版社的《去年属马》 。汪先生1997年去世 。这本书差不多是他最后的集子了 。我这些年来搜集的汪著 。基本也是以1997年为限 。他生前出版的书尽量搜集 。之后的就无可无不可了 。因为非为单纯阅读 。新编的书于我意义已经不大 。我的第一本《晚饭花集》是从网上竞拍得来 。那本书的信息现在还在 。28元 。有网友留言“好贵” 。当时确实不算便宜 。
难得见到满意的品相 。就顾不得了 。
那是一本馆藏书 。但是估计没多少人翻阅 。除了有印章 。都挺好 。
后来注意到《晚饭花集》的封面稍有不同 。有些封面上“汪曾祺”名字旁有几个黑色的圆点 。买到这一种才发现 。版权页上也有错 。印刷时间直接印到了1995年(实为1985) 。
似乎有黑点这种错版量比较大 。没黑点的大约是后来补印或留给作者的 。
汪曾祺先生1985年6月给人的一封信中说:“《晚饭花集》早该出来了 。出版社搞了一个荒唐的错误 。把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印错了 。不是‘汪曾祺’ 。而是‘常规’ 。真是莫名其妙!现在只好把印出的书的封面全部撕掉 。重印 。重订!这一拖恐怕又得两三个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