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友情与深情深厚的诗句与诗歌有哪些?( 二 )


(三)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
此诗是李白漫游到安徽泾县桃花潭后临別赠友之作 。相传他在桃花潭一带游览时 。当地村民汪伦曾特地酿酒招待他 。与他结下了深挚的友谊 。临别时 。汪伦又唱歌为李白送行 。诗人很感激他 。为此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
因为是给乡村朋友的诗 。所以贵在质朴自然 。它既无深奥典故的运用 。又无华丽辞藻的修饰 。而一如出之口语 。清新流畅 。有民歌风韵又不似民歌 。
诗的前面两句写自己已经上船 。将要别行 。而汪伦却忽然踏歌来送 。这两句既切合情理 。又出人意外 。因为“将欲行”而未行 。所以可能听到“岸上踏歌声”;而先写听到的歌声 。再写唱歌的人 。这也符合“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客观实际 。另一方面 。诗人乘舟鼓帆 。即将登程 。并未想到有人来送他 。因此闻歌声已觉突然 。见汪伦更感惊异 。意外的喜悦油然而生 。撞击心房 。奔流笔底 。写意外之事 。用意外之笔 。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
后两句因情设景 。缘景抒情 。眼前景 。心中情 。熔铸一体 。妙造自然 。这里用比喻、对比、夸张手法 。抓住桃花潭水“深”的持点 。来比喻诗人与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厚 。“千尺”已示不同一般 。而“不及”二字又从反面烘托 。将这种深厚的友情推进一层 。显得更加朴素和深刻 。这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说 。“若说汪伦之情 。比于潭水千尺 。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不及”二字妙在将诗意转入更高的境界 。只说友请不止千尺 。究其实有多深 。诗人不着一词 。给读者留下有余不尽的想象 。这样手法 。亦正如郭熙《林泉高致》所云:“山欲高 。尽出之则不高 。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 。尽出之则不远 。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
综观这三首赠别诗 。它们在艺术上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 。就是诗人没有单纯地把它们当作临别赠语 。没有直露地写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而是将友情与诗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运用诗的语言和手法来表情达意 。这样 。就使这些作品不但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和借鉴意义 。具体看来 。这三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有这样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
新奇别致的构思 。这三首诗都写赠别友人 。但每首诗又各有具体的情境 。因而能从实际出发 。进行新奇别致的构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写送友人远行的 。因而开篇两句便叙事 。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友人所要去的地方 。为下两句抒情作了层层铺垫 。结末两句因事言情 。却不正面点出 。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诗人的深情幽意 。这样 。情寓景中 。以景显情 。避实就虚 。虚实相生 。“含有不尽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闻”友人远别后的寄赠 。因而它不可能像前一首一样如实描写目前送别的情景 。而更多地采用了一些“虚笔” 。来描述诗人的想象 。首句精选两种景物 。点明季节特征 。渲染环境气氛 。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次句用“闻道”二字领起 。叙事点题 。暗示作诗原因 。三、四两句赋物以情 。化实为虚 。曲折含蓄地抒写了诗人的感情 。《赠汪伦》一诗构思也很别致 。诗意多有转折 。诗人将要别行 。“忽闻”岸上歌声 。此一转;闻声观望 。见来者是汪伦 。此二转;见汪伦专门来为自己送行 。心中顿起感激之情 。此三转;因为心中激动 。便觉得汪伦与“我”的情谊像眼前桃花潭水一样深厚 。此四转;进而又想到桃花潭水深不过千尺 。汪伦之情何止于此!此五转 。全诗就是这样层层转折 。因事比兴 。逐步开拓出一个深邃的意境 。
含蓄隽永的语言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 。以语近情遥 。含吐不露为主 。只眼前景口头语 。而有弦外音味外味 。使人神远 。太白有焉 。”(《说诗晬语》)读完李白的这三首七言绝句 。真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感受;反复涵咏 。又有吃橄榄茶时那种美妙的回甘 。这些美感的获得 。取决于诗人含蓄隽永的语言 。我们仅截取每首诗的结尾两句 。就足以说明问题 。《黄》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看起来纯然是一幅泼墨淋漓的水墨画 。那碧蓝碧蓝的万里长空 。那滔滔滚滚的长江波涛 。那消失在水天相接处的一点孤帆 。无不显示出江空的高远空旷和江水的磅礴气势 。但诗人所要表现的 。远远不止于此 。从“孤帆远影”“唯见”等词中也透露出个中消息 。“孤帆”虽然是离别的友人所乘 。然而送走友人的作者又何尝不是孤立江干?“远影”虽然是阳光下友人船帆的投影 。然而孤立江干的诗人心中又何尝不投下了一片离别的阴影?“唯见”是伫立而未去留下的深刻印象 。江水将友人的舟船带向远方 。但仍在不息地涌流 。独将诗人孑然一身弃诸江干 。这是一种多么烦人的孤寂和惆怅!在这里 。诗人立足于诗情 。着墨于画意 。诗情寓于生动的画意 。画意包含着丰富的诗情 。让读者透过字面 。读到了更加丰富的“潜台词” 。隽永含蓄 。余味无穷 。另外 。《闻》诗结尾两句将明月的人格化 。《赠汪伦》末了两句对汪伦送别之情的形象化比喻 。无不显示出作者含蓄隽永的语言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