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二 )


社会的巨变 。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文章插图
我很推崇中国历史 。因为信史的漫长 。让中国经历各种各样的困局 。当今世界的诸多事情 。在古史中基本都能找到“类似”事件 。
世界大战后的欧美何其相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我们从西周算起 。西周、东周、秦、汉哪一个不是威慑四海的大国 。即便是之后比较孱弱的三国 。国内诸侯争霸 。曹操千骑跋山涉水灭了乌桓部落 。国力何等强大 。
东晋 。李代桃僵接着连灭两国 。这时候“天子”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制衡周围的少数民族 。周围少数民族乘虚而入 。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 。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佛学、玄学、道家、已经中亚希腊文化互相影响 。局面非常复杂 。
身逢乱世人们将何去何从?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文章插图
中原王朝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劫难 。欧洲也是如此 。欧洲征服世界的历史应该从地理大发现算起 。偏居一隅的西班牙、葡萄牙首次瓜分全球 。欧洲战车在各大洲就没有遭受过阻挡、奥斯曼土耳其?印度?中国?都不值一提 。
四百年的兴盛一朝结束 。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 。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人们面对困局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变 。而是逃避 。
《海上钢琴师》、《桃花源记》反映的就是人们普遍的想法 。逃避世界 。
高墙之下
主人公在年少时期就生活在邮轮上 。从没离开 。长久的与世界脱节 。产生的恐惧 。
这像什么呢?被长久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 。即便打开门 。它也不会去飞翔 。
另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刻画的很好 。情节比较类似 。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文章插图
年老的布鲁克斯假释出狱 。却因为长久的脱离正常社会 。而与世界格格不入 。在肖申克他是受人尊敬的图书馆理员 。在外界他是一个犯关节炎的罪犯 。既然如此何必出去呢?
瑞德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些墙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 。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 。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
长久的生活在邮轮上 。1900已经凭此而活 。主人公1900曾自己要求下船 。但是站在船舷上的时候 。他后悔了 。转身返回自己的邮轮 。朋友问 。你看到了什么让你后悔 。
主人公说很清楚:“不是我看到了什么 。而是什么也看不见 。”
《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文章插图
一条船能有多大呢 。一眼便可以望到边界 。陆地是何等广阔啊 。
就像一条在鱼缸里生活久了的鱼 。处处碰壁 。不得不计算鱼缸的范围 。规划出自己的安全活动范围 。到了大海 。反而因为“碰不到壁” 。找不到安全距离而不能自由自在的游 。
其他观点:
上周末带儿子去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我第一次看大概是二十年前 。当时还没有这么深的感触 。二刷有了更多关于舒适区 。关于中年危机、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
过去的一周我儿子在学校不停的跟他的同学们分享这部电影 。并一而再再而三的问我男主角为什么宁愿和船一起被炸掉都不愿走下那条船?
也许他现在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 。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明白了主角的心境 。但我猜想大概就是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件事 。所有人都为1900感到惋惜 。凭借他的才华和实力 。只要迈出那一步 。走进大都市 。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但那一切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 。就像很多人大学毕业依然不知去向一样 。生命本无意义 。最终都是一死 。需要我们自己赋予它意义 。人不怕贫穷和苦难 。不怕挫折和失败 。就怕人生失去了意义感!
男主角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游轮上 。被锅炉工收养 。在几岁的时候他的养父又不幸遭遇事故离开 。他在那种极度有限的环境中和极度专注的状态下 。把钢琴练习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并以此为生 。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那条船 。那条船就是他的母亲、他的生命意义所在、他的一切 。离开那条船 。他的琴艺就失去了意义 。变成一棵无根之树 。再多的荣华富贵也填补不了意义的缺失 。这个根就是人生的出处 。而童年父母的陪伴和爱就是滋养一个人一生的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