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16)


这一年 。哲宗亲自到南郊祭天 。苏轼充当卤簿使 。引导御驾进入太庙 。有红色伞盖的牛车和青色伞盖的牛车十几辆争路 。不回避仪仗队 。苏轼叫御营巡检使去探问 。原来是皇后和大长公主 。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充任仪仗使 。苏轼说:“中丞的职务负责整肃政纪 。应当奏闻此事 。” 李之纯不敢说 。苏轼便代替他上奏了这件事 。
哲宗派人拿着奏疏赶去告诉太皇太后 。第二天 。诏令整肃仪仗卫队 。从皇后到下都不许迎接谒见 。不久后 。苏轼升迁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任礼部尚书 。这是苏轼政治生涯的顶点 。当时 。高丽派使者求要书籍 。朝廷根据旧例都予批准 。苏轼却说:“西汉东平王刘宇向汉成帝请求《诸子书》和《太史公书》 。汉成帝都没有答应 。现在高丽以外朝的身份来要求这些 。这能给吗?”可惜 。朝廷没有听取苏轼的话 。
八年 。宣仁后崩 。哲宗亲政 。轼乞补外 。以两学士出知定州 。时国事将变 。轼不得入辞 。既行 。上书言:”天下治乱 。出于下情之通塞 。至治之极 。小民皆能自通;迨于大乱 。虽近臣不能自达 。陛下临御九年 。除执政、台谏外 。未尝与群臣接 。今听政之初 。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 。臣日侍帷幄 。方当戍边 。顾不得一见而行 。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 。难矣 。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 。不效愚忠 。古之圣人将有为也 。必先处晦而观明 。处静而观动 。则万物之情 。毕陈于前 。陛下圣智绝人 。春秋鼎盛 。臣愿虚心循理 。一切未有所为 。默观庶事之利害 。与群臣之邪正 。以三年为期 。俟得其实 。然后应物而作 。使既作之后 。天下无恨 。陛下亦无悔 。由此观之 。陛下之有为 。惟忧太蚤 。不患稍迟 。亦已明矣 。臣恐急进好利之臣 。辄劝陛下轻有改变 。故进此说 。敢望陛下留神 。社稷宗庙之福 。天下幸甚 。”
元祐八年 。公元1093年 。宋英宗高皇后驾崩 。谥号宣仁圣烈皇后 。宋哲宗正式亲政 。因为哲宗支持变法 。苏轼总体上反对变法 。所以请求到外地任职 。于是以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出朝 。任定州知州 。定州辖区大致在今天的河北保定市 。
哲宗亲政后 。国家政策将要改变 。苏轼不能入见皇帝 。就匆忙辞别 。到了要出发时候 。苏轼上书说:“天下的太平和纷乱 。是基于基层的情况能否传达到上层 。最太平的时候 。普通的百姓都能自己表达意见;到天下大乱时 。即使皇帝身边的侍臣也不能抒发意见 。陛下登记九年 。除了执政大臣、御史谏官外 。从不和群臣接触 。现在亲政开始 。应当把通晓下情、除去蒙蔽当作紧急要务 。臣每天侍从于朝廷 。现在将要去边境戍守 。恐怕不能见上一面 。何况基层的小臣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就更加难了 。但臣不能因为见不到陛下 。就忘记臣子的本分 。古代的圣人有所作为 。一定先在暗处观察明处 。处于静态观察动态 。那么万物的情况 。就全部呈现在面前了 。陛下天生圣明、智慧过人 。年纪正盛 。臣希望陛下虚心地推求事理 。一切尚未有所作为时 。要静观事情地分析利弊 。观察群臣的邪正 。用三年作为期限 。就会知道所有事务实际情形 。然后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形 。采取相应的行动 。有了实际的行动后 。天下没有怨恨 。陛下也没有悔恨 。由此看来 。陛下的有所作为 。只怕太早 。不怕稍迟 。事情已经很明白了 。臣担心急进好利的人 。随意劝说陛下 。使陛下轻易地有所改变 。所以表达了这些话语 。希望陛下能重视臣的奏折 。这即关乎宗庙社稷的福份 。更关乎天下的太平啊 。
定州军政坏驰 。诸卫卒骄惰不教 。军校蚕食其廪(lǐn)赐 。前守不敢谁何 。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 。缮修营房 。禁止饮博 。军中衣食稍足 。乃部勒战法 。众皆畏伏 。然诸校业业不安 。有卒史以赃诉其长 。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 。听汝告 。军中乱矣 。”立决配之 。众乃定 。会春大阅 。将吏久废上下之分 。轼命举旧典 。帅常服出帐中 。将吏戎服执事 。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 。耻之 。称疾不至 。轼召书吏使为奏 。光祖惧而出 。讫事 。无一慢者 。定人言:”自韩琦去后 。不见此礼至今矣 。”契丹久和 。边兵不可用 。惟沿边弓箭社与寇为邻 。以战射自卫 。犹号精锐 。故相庞籍守边 。因俗立法 。岁久法弛 。又为保甲所挠 。轼奏免保甲及两税折变科配 。不报 。
到了定州后 。苏轼发现定州军政松弛 。卫戍的士兵骄横、懒惰 。缺乏训练 。中层军官们克扣士兵的军饷和赏赐 。以前的太守不敢查问 。苏轼把贪污的人发配到远恶之地 。缮修营房 。禁止饮酒赌博 。军中衣食才稍见充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