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15)


从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到公元1089年任杭州知州的二十年时间里 。苏轼两次到杭州任职 。对百姓有功德 。基本上家家都有他的画像 。人们饮食时会向他祈福 。后来 。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
六年 。召为吏部尚书 。未至 。以弟辙除右丞 。改翰林承旨 。辙辞右丞 。欲与兄同备从官 。不听 。轼在翰林数月 。复以谗请外 。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 。先是 。开封诸县多水患 。吏不究本末 。决其陂泽 。注之惠民河 。河不能胜 。致陈亦多水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 。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 。轼始至颍 。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 。若凿黄堆 。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轼言于朝 。从之 。
元祐六年 。公元1091年 。56岁的苏轼被朝廷召为吏部尚书 。还未上任 。因为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 。因此改任翰林承旨 。苏辙想辞去尚书右丞 。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 。朝廷不许 。苏轼在翰林院任职几个月里 。又因有谗言 。请求外调 。于是以龙图阁学士再次出朝 。任颍州知州 。颍州辖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 。
在此以前 。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 。官吏不研究事情的本末 。决开那里的池塘湖沼 。使之流入惠民的河流 。河流不能容纳 。以致陈州地区水灾较多 。陈州辖区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 。后来 。又凿通邓艾沟和颖河并流 。且凿开黄土堆 。想让水流入淮河 。
因为 。前面提到的颖河、淮河同时流经河南和安徽 。因此 。苏轼到了颍州后 。派差吏丈量地形 。发现淮河的涨水高出新沟近一丈 。如果凿开黄土堆 。淮河水反而会流向颍州地区 。造成水灾 。苏轼向朝廷上言 。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
郡有宿贼尹遇等 。数劫杀人 。又杀捕盗吏兵 。朝廷以名捕不获 。被杀家复惧其害 。匿不敢言 。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 。当力言于朝 。乞行优赏;不获 。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直方有母且老 。与母诀而后行 。乃缉知盗所 。分捕其党与 。手戟刺遇 。获之 。朝廷以小不应格 。推赏不及 。轼请以己之年劳 。当改朝散郎阶 。为直方赏 。不从 。其后吏部为轼当迁 。以符会其考 。轼谓已许直方 。又不报 。
颍州有多年盗匪经历的尹遇等人 。多次劫掠杀人 。杀死捕盗的官兵 。朝廷因为通缉抓不到 。被害的人家又怕他们再次害人 。就都隐瞒不敢说 。苏轼召来汝阴县尉李直方 。对他说:“你如果希望捉到这个人 。应当尽力对朝廷说 。请求从优行赏;捉不到 。我也可以以不称职为理由 。向朝廷奏请免去你的官职 。” 李直方有个年老的母亲 。他和母亲诀别然后出发 。最终探知盗匪藏居的地点 。分头捕捉他的同党 。亲手捉住了盗贼头目尹遇 。
朝廷认为李直方官衔太小 。不符合加赏条件 。怕坏了规矩 。苏轼请求把自己寄禄官朝散郎的待遇 。转移给李直方 。用作赏赐 。朝廷不准 。之后 。吏部在考核官员时 。认为苏轼应当升迁 。苏轼反驳说 。我已经答应李直方呆在颍州 。负责考核的官员没有上报 。
【1】宿贼:长期为盗贼者 。
【2】尹遇:哲宗元祐中 。于颍州地区进行反抗活动 。初与陈钦、邹立、尹荣等人相结 。屡抗官兵 。后陈钦、邹立、尹荣等遭捕杀 。尹遇又结集陈兴、郑饶、李松等人继续反宋 。自称“大大王” 。陈兴称“二大王” 。劫杀豪富 。元祐七年(1092)初 。在寿州霍丘县被汝阴县尉李直方所俘 。
【3】朝散郎:北宋元丰改制后 。为正七品寄禄官 。有待遇、但没有职事 。
七年 。徙扬州 。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 。听操舟者私载物货 。征商不得留难 。故操舟者辄富厚 。以官舟为家 。补其敝漏 。且周船夫之乏 。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近岁一切禁而不许 。故舟弊人困 。多盗所载以济饥寒 。公私皆病 。轼请复旧 。从之 。未阅岁 。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
元祐七年 。公元1092年 。57岁的苏轼转任扬州知州 。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 。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 。只征收商税 。不许刁难 。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 。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 。主动修治船只 。还救济困乏的船夫们 。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没有事故 。近年来 。却禁止私运货物 。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 。不少人偷盗货物 。来挽救饥寒 。公家、私人利益都遭受了损害 。因此 。苏轼请求恢复旧制 。朝廷批准 。不满一年 。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
是岁 。哲宗亲祀南郊 。轼为卤簿使 。导驾入太庙 。有赭繖(zhěsǎn)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争道 。不避仪仗 。轼使御营巡检使问之 。乃皇后及大长公主 。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 。轼曰:”中丞职当肃政 。不可不以闻之 。”纯不敢言 。轼于车中奏之 。哲宗遣使赍(jī)疏驰白太皇太后 。明日 。诏整肃仪卫 。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谒 。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 。为礼部尚书 。高丽遣使请书 。朝廷以故事尽许之 。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公书》 。犹不肯予 。今高丽所请 。有甚于此 。其可予乎?”不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