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


到安徽泾县看看 。就知道什么是世外桃源了
其他观点:
描写“世外桃源”的文学作品很多 。而在陶渊明的手上能成名作 。恰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中 。渗入了陶渊明自己的人生挫折带来的感叹 。
通篇《桃花源记》里 。没有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现实的一句埋怨 。而作者对现实社会方方面面的看法 。已经包含其中 。所以 。他所说的“桃花源”具有多重意义 。
“世外桃源”不存在 。是虚构的 。人们今天说这里是桃源的原型 。明天会说那里是桃源的原型 。其实不可能有原型 。陶渊明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对于其他人 。就不要去寻了 。世上本无 。哪里可寻?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

文章插图
就因为它不存在于真实的世间 。它才具有令人向往的理想意义 。桃花源的魅力在于 。它并非虚幻的神仙世界 。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可能存在的现实生活 。似乎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 。只要有这样一个隔绝封闭、可耕美丽的地域 。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然而 。率土之滨 。莫非王土 。哪里能没有税负压榨 。让一群人没有干扰地宁静生活?又有怎样的办法 。让一群人能长期保持没有内部颠覆性的冲突而长期和谐共处?
这都是社会生存上的难题 。但是陶渊明说有 。而且在文章里用了障眼法 。让人信以为真 。恐怕这是很高明的写法 。似有似无 。才令桃花源的生活更有魅力 。观者更有思考 。向往之情引发浮想联翩 。如果说它还有所本的话 。也可以立即找到它的模板 。那就是《道德经》里老子设计的小国寡民的村社模式 。陶先生其实在文中直接用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著名描述 。“鸡犬相闻” 。暗示了他灵感的来源 。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

文章插图
“世外桃源”是人生的抚慰和向往 。桃花源的美好 。被包裹在有头有尾的叙述之中 。就像裹在绿叶之中的鲜香粽子 。看到它 。要剥开层层包裹 。尝过了如玉香糯 。手上还徒留绿叶让你回想 。桃花源的这种美丽意象 。在读者心中 。自然留存得更加久长 。在对桃源的描述之前 。有渔人“忽逢桃花林”;在描述之后 。有反复寻找而不得的余韵 。陶渊明这样写下它 。诚心让它如诗一般激发读者脑中持续释放着安慰剂 。
“世外桃源”是对现实的批判和讥讽 。桃花源中人 。是现实的人 。淡淡一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道尽对外面世界的失望和畏惧 。读陶渊明的诗和文章 。总忘不掉 。他是那个曾经愤愤不平的陶县令 。陶渊明的田园里、酒杯下 。总有一道阴影 。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

文章插图
“世外桃源”是对另一种人生观社会观的探求和追问 。桃花源里之所以好 。好就好在它没有剥削欺凌 。没有物质匮乏 。没有争夺冲突 。没有历史 。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让它变为现实 。或者近似于现实呢?桃源之好 。不复道矣 。
其他观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阐述的“世外桃源”?】现实里没有 。在诗词里寻找 。生活太无情 。想象里有温柔 。桃花在枝头 。春风在虚空 。落花流水去秦汉 。墨池色蝶畄古风 。酒醉后说些酒话 。半醒里里吟不出声 。几个先生能有此作 。一个渊明足震古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