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具体是怎样的形象?( 二 )


弘扬儒学和重修蓝田县志是晚年牛兆濂的追求 。因其故居和讲学的芸阁学舍皆在蓝田灞水河川地带 。故取号蓝川 。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蓝川文钞》12卷、《蓝川文钞续》6卷、《音学辨微》、《芸阁礼节缘要》、《秦观拾遗录》、《蓝田新志》、《蓝川诗稿》等各若干卷 。同时 。他亲率诸生演习周礼 。为百姓诵讲宋代关学大家吕大临等人编写的《吕氏乡约》 。以通俗的语言阐释了修身、齐家、交游、迎送、婚丧、嫁娶等行为规范 。号召乡民和睦相处、患难相济、过失相规、德业相劝 。在《乡约》规范下 。白鹿原的民风更加淳朴 。正如小说《白鹿原》中所述:“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 。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 。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 。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 。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 。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 。”这也正是牛兆濂德行乡里、惠及一方的写照 。
同仇敌忾
1926年起 。陷入军阀混战之中的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刘镇华率10万镇嵩军围困西安城数月不下 。备厚礼特请牛兆濂 。但见书舍大门紧闭 。门前所拴二犬狂吠不止 。手下人想开枪毙狗 。被刘禁止 。站在门外极不耐烦地等着 。过了一个多时辰 。书舍门才打开 。刘镇华迫不及待地请牛兆濂为其占算此番围城的吉凶福祸 。牛兆濂不紧不慢道:“我一介穷书生家的两条狗都能把将军拒之门外 。何况那两只虎(当时镇守西安城的是杨虎城、李虎臣 。故有“二虎守长安”之称)!“刘镇华又请牛兆濂为其成就大业出谋划策 。牛兆濂说:“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望将军善待百姓 。以天下百姓为念 。自有后福 。如果将军非要攻城 。我有一策 。但必须在天降雪时方可拆阅 。否则毫无作用 。”刘镇华如获至宝 。未久 。于右任、冯玉祥等人组织新军前来化解西安之围 。镇嵩军进退维谷 。时值九月十六日 。天降大雪 。面对战局 。一筹莫展的刘镇华突然想到牛兆濂的那封信 。立即拆看 。但见上面没有一字 。只画了九颗石榴、一枚大枣和一只桃子 。不解喻意 。其中一名参谋恍然大悟 。破解道:“此画内容说的是一句话 。九个石榴代表九月十六 。乃今日;大枣表示早上;桃子表示逃之 。谐音正是‘九月十六早逃’ 。原来‘牛才子’早已预知今日结局 。真神仙也!”刘镇华气急败坏 。立即派人去抓牛兆濂 。扑空的士兵垂头丧气地回报:“‘牛才子’昨天早上出远门未归 。”刘镇华自知被牛兆濂耍笑 。怎奈回天无力 。只好如画中所示——“九月十六早逃”矣!诚然 。这只是一则民间传说 。具体细节无从考证 。但是牛兆濂痛恨军阀、情牵黎庶之心却是铁的事实 。不然 。他也不会愤书讽刺诗:“大祸中原小祸秦 。至微亦足祸乡邻 。苍天若念黎民苦 。莫教攀阙生伟人 。”并怒斥弊政:“侈费一也 。冗员二也 。苛敛三也 。贪污四也 。民力其能乎!”
“九一八事变”前后 。目睹国土沦陷 。民不聊生 。牛兆濂对当局对外不抵抗、对内相屠杀之政策深恶痛绝 。作长诗《我明告你》、《阋墙谣》等 。申明大敌当前 。团结则并存 。号召团结相处 。停止内战 。并发愿“终身不服外货” 。减膳数月以志爱国之心 。用攘夷之说号召国人团结起来 。并召集原上义勇500人 。通电全国出师抗日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牛兆濂无比振奋 。认为“全民联合抗敌 。由此发扬 。中华民族便有复兴之日 。”他不顾年迈 。挺身而出 。亲自组织300名兵勇 。恳请投笔从戎 。效命疆场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日寇向中国增派8个师团的兵力 。准备大举进攻华北 。患病在床的牛兆濂闻讯痛不欲生 。病情加剧 。弥留之际 。委托其子手书遗嘱曰:“我生平疚心太多 。千万勿请入乡贤以重我之耻 。我生平只不敢为非 。不可铺张太过以为吾之羞 。我一生重力行而未有实得 。不可自欺欺人 。”壮志未酬身先死 。先生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惋惜 。
泽被后世
牛兆濂逝世后 。其遗体安葬在蓝田县城郊外五里头村、他终生讲学的芸阁学舍后面的山坡上 。东临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吕大临兄弟的墓地 。
泽被后世却不敢“入乡贤”的牛兆濂不知道 。他逝世后 。陕西各界隆重悼念;地方政府还特准其入乡祠 。每年定期祭祀;《大公报》以《关中巨儒牛蓝川先生逝世》为题 。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一介布衣离世 。受到如此厚重礼遇 。可谓古今鲜有、众望所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