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张之洞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


张之洞天生是读书的料 。学问文章很对科举的路子 。道光三十年 。不满十四岁便在南皮县试中头名秀才 。第二年又在顺天府乡试中高中解元 。也就是头名举人 。
照这个趋势 。如果张之洞来年就参加会试的话 。他很可能早早地就金榜题名了 。但他可能觉得十六岁就会试太缺乏历练 。所以之后他帮老爹办了几年军务 。应对贵州苗民起义 。
等到历练的差不多了 。老爹又死了 。他只好为老爹治丧守制 。23岁那年 。终于可以参加会试了 。结果又因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 。循例回避 。第二年应恩科会试 。因同样原因 。又没考成 。
但张之洞命中注定该走科举仕途的路子 。27岁那年参加会试 。一举中得探花 。

晚清的张之洞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

文章插图
张之洞骨子里有清流做派 。会试时便放言无忌 。指陈时政 。他那一番博出位的言辞在阅卷大臣中引起的争议很大 。但就在这个时候 。张之洞命中最大的贵人出现了 。慈禧力排众议 。将他点成了探花 。
这意味着从踏入仕途的那一天起 。他就是太后门生 。只要不像一般清流那样一根筋 。迟早会受到重用 。
由探花进入宦海 。充当翰林 。张之洞乃是有心人 。用清流言辞抨击时政 。只是他累积声誉的一种手段 。因为火候掌握的很是老道 。不久他就声誉鹊起 。成了与张佩纶并列的清流先锋 。人称”青牛角“ 。
张之洞在京城官场 。火候掌握的之所以老道 。皆因他有官场老手、族兄张之万为他提供官场心得 。
张之万告诉他最重要的一条做官诀窍便是:”为政不得罪巨室“ 。
【晚清的张之洞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据说慈禧很早就有破格提拔张之洞的念头 。但因为张之洞短身寝貌 。样子瘦小的实在不像个样子 。便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以便再观察 。
晚清的张之洞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

文章插图
然而很快 。张之洞官场发迹的机缘便来了 。他发力的着眼点依旧在慈禧身上 。
同治驾崩后 。光绪继位 。承继咸丰之嗣 。同治大葬时 。吏部主事吴可读饮毒自尽 。遗疏痛责两宫太后一误再误 。所以他要以死一谏 。请明定今后大统应归同治皇帝之嗣 。
经吴可读死谏这么一搞 。慈禧相当被动 。朝严重了说 。她垂帘听政的合法性在这个时候遭到了朝野上下的质疑 。
敏感乱局下 。唯有张之洞以他高屋建瓴的宏论 。向慈禧伸出了援手 。
张之洞说 。”统绪“之事 。”统“(皇位)为国事 。”绪“(子嗣)乃家事 。向非臣下可以妄言 。此前明诏 。已确立将来皇上生子后 。承嗣于穆宗(同治)为子 。此乃定”绪“ 。却并未定”统“ 。若依吴可读之折 。明定将来之皇子承嗣并继统 。则等同于立储——
简而言之 。张之洞以为 。天子家务即是国事 。继嗣即是继统 。公庙不私设于私家 。苟不承统 。何以嗣为?吴可读虽至忠至烈 。却于不必虑者而过虑 。于所当虑者而未及深虑也 。
张之洞此说 。举重若轻 。一举数得 。慈禧大为宽慰 。朝臣也皆叹服 。
说白了 。张之洞就是帮慈禧打了一场”硬“仗 。救了一把火 。证明了他这个太后门生不是白给的 。
从此 。慈禧开始把张之洞当成自己嫡系大力提拔 。光绪七年 。授山西巡抚 。未三年 。又升任两广总督 。
在当时的官场 。以一无野战功勋之词臣 。超迁之快 。实属罕见 。
晚清的张之洞到底是如何上位的呢?

文章插图
最后必须纠正一点 。认为张之洞低调 。那是因为不了解 。实际上 。他可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 。大言无实的很 。
就拿他刚升任山西巡抚时来说吧 。瞧他上谢恩折是怎么说的——
身为疆吏 。固犹是瞻恋九重之心;职限方隅 。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 。
要知道 。”经营八表“向来是英明君主的专用 。岂是他一个地方巡抚可以随便用的 。
如此高调宣扬自己的抱负 。得意忘形到这个地步 。连他族兄张之万都有些看不下去 。免不了也要挖苦一下 。
于是就有了晚清官场的一个著名笑话——一天 。张之万带两个挂表 。有人便说 。表只要准 。一个就够了 。张之万说 。我带两个表不足为奇 。舍弟有”八表“之多 。
其他观点:
张之洞是晚清的著名军政重臣、洋务人物 。为人并不低调 。他成为封疆大吏 。或者说是“上位”的缘由和曾国藩、李鸿章等大佬截然不同 。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两点 。一是以清流办洋务;二是独特的行政作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