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白话文翻译?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二 )


客人高兴的笑了 。洗洗酒杯又喝起酒来 。菜肴和果品吃光了 。杯子 。盘子乱放乱摆 。大家相互紧靠着睡在船上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名义上是管理地方军事的助理官) 。这篇赋是在度过了两年多苦闷贫困的谪居生活之后 。于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日写的 。它反映了作者当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在长江、汉水流域共有五个地方叫赤壁 。三国“赤壁之战”旧址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境内 。但本文苏轼所游赤壁 。是当今湖北黄冈的赤壁矶 。两者并非一地 。
全文以作者感情的三个起伏来分成三个段落 。先从清风和明月交织的江山美景中 。写出作者被引起的“羽化而登仙”的超然之乐 。继而从对历史人物的凭吊中又跌入了现实人生的苦闷;最后仍从眼前景物立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在旷达乐观中得到解脱 。赋中的主客对话实际上是诗人的内心独白 。是赋的传统手法的灵活运用 。也是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折、挣扎和解脱过程服务的 。苏轼这种齐物我、等荣辱、同生同死生的处世哲学 。对于一部分在政治上失意的士人来说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即使他们能在受到政治打击后仍不厌人不厌世而保持乐观的精神 。但也会导致产生纵情山水、得过且过的避世倾向 。但他能够一贯保持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

推荐一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白话文翻译?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文章插图
推荐一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白话文翻译?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文章插图
推荐一下苏轼的《前赤壁赋》和白话文翻译?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一 。前
《前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作者官贬黄州时期 。王安石变法后 。苏轼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并请调外任 。尤其当他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 。“不敢默视” 。“缘诗人之意 。托事以讽”(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王安石罢相 。新进权贵御史何正臣 。舒亶、李定等人于元丰二年(1079)寻章摘句 。罗织罪状 。弹劾苏轼“讪谤朝廷”“指斥乘與” 。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指御史府 。《汉书-朱博传》:“御史府中列柏树 。常有野乌数千 。栖其上 。”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苏轼出狱后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当了一名闲散小吏 。《前赤壁赋》就写于黄州任所 。
二 。賦
《前赤壁赋》表现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 。作者讴歌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赞美了英雄的业绩 。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倾吐了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些逃避现实 。随缘自适的思想情绪 。但作者处于逆境中 。沒有消极颓废 。而是表现出一种旷达的精神和洒脱的态度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有人说此赋是“在诗情画意之中向读者注入腐朽的人生哲学 。”这恐怕是不合适的 。古人论者有其题旨是“发遗世之响” 。有说是“吊古今不尽之意” 。有说是抒“山水之癖” 。有说是“发胸中旷达之思” 。今人论者多说其咏物寄概 。阐述人生哲理 。更有人立言说此赋乃苏轼借史事暗托元丰四年宋王朝军队灵州之败 。讥变法派与宋神宗的 。另有宏旨深意 。其实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正是其永恒魅力之所在 。
《前赤壁赋》中流露出明显的道释两家思想 。与早年不同 。苏轼后来极强调佛老思想与儒学的一致 。他赞同“孔老为一”、“儒释兼通” 。力求三教合一 。他所倡导的“蜀学” 。即为儒、道、释三家思想混合体 。在苏轼的文学创作中 。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 。《前赤壁赋》中“变与不变”、“物我永存”思想及齐生死、等荣辱、同忧乐的人生态度 。显然来自佛老思想 。这是苏轼在逆境中保持达观的精神支柱 。他说:“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 。所谓“达” 。指识见通达、因缘自适 。乃至临危履难而泰然自若 。这在《前赤壁赋》中都有所反映 。
《前赤壁赋》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作者通过赤壁遨游为线索 。写出了作者喜——悲——喜思想感情上的变化 。文章波澜起伏 。跌宕有致 。忧乐相寓 。悲喜交织 。文章意境优美、文字清丽、情、景、理浑然一体 。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思想的波折变化和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达到妙造自然的境地 。文章运用赋体文传统的主客对答手法 。骈散结合、笔调活泼 。音节和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赋原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属诗歌的一种 。屈、宋作品和两汉赋 。通称古赋 。魏晋有骈赋 。唐代又发展为律赋 。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才打破賦的格律 。开始用散文作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这种散文赋的出现 。标志着文赋的成熟 。使其尽洗齐梁骈赋的浮丽之气 。《前赤壁赋)简直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