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发意义?( 二 )


我们对这段话常用的解释是:
曾子有病 。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 。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 。《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 。好像站在深渊旁边 。好像踩在薄冰上面 。’从今以后 。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 。弟子们!”

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发意义?

文章插图
二、曾子的这段话常见的解释是有问题的
1.对“启”字的理解有问题
首先是这个“启”字 。这个字有“开启”、“展开”的意思 。却没有“看”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这里是曾子让弟子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和脚 。是“掀开看”的意思 。
曾子在将死的时候 。并没有昏聩 。他自己的手脚有没有损伤 。他自己是很清楚的;
他的弟子终日陪伴在身边 。对他的手和脚有没有损伤也是很清楚的 。在这里曾子没有必要让弟子再去看看他的手脚有没有损伤 。
2.曾子“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对待的是身体还是德行
曾子说:《诗经》上说了 。要“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做什么事情要如此谨慎小心啊?
难道真如有些人说的 。要避免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吗?
很多人的解释是曾子认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那么曾子在临死前要告诉弟子的就是要小心谨慎 。爱惜自己的身体 。别让身体受到损伤吗?
曾子在说了这几句话以后 。死前还做了一件事:
公元前435年 。这一年曾子七十一岁了 。曾子病重 。有一天夜里 。病危中的曾子 。忽然想到自已的床上还铺着一条华丽的席子 。这条席子是鲁国的大夫季孙氏送给他的 。曾子让儿子们来把这条席子换下来 。因为他认为自己一生没有做过大夫 。不配铺大夫的席子 。
在曾子的一再要求下 。孩子们只好给他换席子 。这一折腾 。还没等席子换好 。曾子就已经去世了 。
如果曾子那么爱惜自已的身体和生命 。就不会让孩子们在他病危之际再去折腾自己 。
而他坚持让换席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配铺这条席子 。这会让自己的德行受损 。以此可见曾子爱惜自己的声名胜过爱惜自己的生命 。
3.曾子的修养观
曾子虽然讲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 。但是曾子也追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 。
曾子在其著作《大学》中曾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
【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发意义?】在这段话中 。曾子十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明明德的先决条件 。
联系上下文 。我们可以知道 。曾子在临终前要告诫弟子们的是修身这件事要慎之又慎 。不到临死的一霎那 。你都不敢你说德行无亏 。
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发意义?

文章插图
三、曾子这段话到底讲什么
曾子在病危的时候 。告诉弟子们 。把我的手展开放平 。把我的脚伸开放平 。我这一生 。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做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敢有一点马虎 。深怕一不小心让自己的德行受亏 。
现在我马上就要死了 。我回首我这一生 。没有做出让自己感到遗憾和惭愧的事情 。我终于可以坦坦荡荡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
曾子注重自省和慎独 。他临死前又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反省 。终于又想到自己身下的席子不合礼制 。这一点小小的缺憾也是曾子不能容忍的 。所以不惜让孩子们翻动自己垂死的身体 。也要把这个小小的缺憾进行弥补 。
四、曾子是个注重自省和慎独的人
曾子曾经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 度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发意义?

文章插图
五、曾子这个事例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曾子的行为和观念和行为 。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
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并且要做到慎独 。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
在临死的时候 。我们能够说:我这一生干干净净地来 。坦坦荡荡地去 。我这一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