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重阳节为九月初九的日子 。也是传统节日 。其来历源远流长 。风俗习惯如今依旧保留存在 。有人说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而确立的 。那么今天带着疑问 。跟着以下内容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另外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 。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
重阳节的风俗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 。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 。并饮酒吃肉 。享受一番 。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 。更有吸引力 。
2、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 。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在山区的村民 。由于地势复杂 。村庄平地极少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 。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 。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
3、放纸鸢
“九月九 。是重阳;放纸鸢 。线爱长” 。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 。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5、祭祖
重阳节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这一天 。广东人称“拜太公山” 。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 。特别是男丁 。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 。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说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的桓景为民除瘟魔的 。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 。百姓深受其苦 。瘟魔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 。也差点夺走了他的命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 。想要除掉瘟魔 。最终 。桓景找到了东方最古老的山上的仙长 。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桓景回到家乡 。在九月初九的早晨 。在一座山上把温魔刺死剑下 。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文章插图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 。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 。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 。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 。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所以 。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 。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 。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解除凶秽 。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清代以后 。赏菊之习尤为昌盛 。且不限于九月九日 。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