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中的古绝、律绝和拗绝有什么区别?( 二 )


向晚心非适 。(仄仄平平仄)
驱车上古原 。(平平仄仄平)
夕阳无限好 。(仄平平仄仄)
只是近黄昏 。(仄仄仄平平)

绝句中的古绝、律绝和拗绝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白”在古韵中是入声字为“仄” 。
“更”是多音字 。作“再”义时为仄声字 。
第一句仄起不入韵 。第四句仄起入韵;第二句平起入韵 。第三句平起不入韵;全诗除末句第一字可平可仄 。用仄时属于三仄首宽格外 。其余三句都是五言律绝正格平仄 。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 。
首联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 。符合“仄平”与“平仄”相对的规则 。
次联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 。符合“平仄”与“仄平”相对的规则 。
首联第二句与次联第一句 。双数位置平仄相同 。符合“平仄”与“平仄”相粘规则 。
“流”、“楼”都是平声字 。且在平水韵同一韵部 。没有“借韵”或“邻韵通押”之嫌 。符合格律诗押韵规则 。
“替对粘韵”规则要求全满足的诗 。才是名副其实的律绝 。否则 。是古体诗中的古绝 。“拗绝”包括在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否格律诗 。绝非古今某名人专家个人的只言片语所能盖棺定论的!
在格律诗体裁作品的创作审美实践中 。后孤平、中孤平、五言前孤平、后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变格模式 。往往难以顺利通过诗词网站检测工具的检验 。欢迎大家在本文评论区提供相关唐诗 。供检验探讨交流!
汉字四声系统平仄二元化 。为格律诗“替对粘韵” 检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升和普及 。诗词网站检测工具应运而生 。较古韵书人工检索先进而且科学、全面 。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已不再是困难而繁琐的事了 。只要打开诗词网站(例如“诗词吾爱”网) 。依次点击“诗词工具”、“诗检测” 。输入诗作品 。再点击“开始检测” 。检测结果及相关提示一目了然 。凡是严格遵守平仄“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诗 。都能顺利通过 。都是格律诗 。且每试不爽 。凡是不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束缚的诗 。就是古体诗中的古绝或“拗绝” 。诸如“拗救格”、“仄韵诗”、“鲤鱼翻波”、“偷春体”、“折腰体”、“孤雁出群”、“孤雁入群”等诗例 。都难以顺利通过平仄押韵检验 。欢迎大家在本文评论区提供相关诗例 。参与探讨交流 。以理服人!
其他观点:
要区分清楚古绝、律绝和拗绝 。首先要了解绝句的形成过程 。
一、绝句的形成过程
1、绝句起源于民间歌谣
文学的形式 。大多是人民所创造 。然后文人加工而成的 。
绝句中的古绝、律绝和拗绝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汉武帝时 。朝廷设立了乐府这一音乐机关 。采集了大量民歌 。其中就有五言四句的入乐歌谣 。汉魏以来 。五言四句的歌谣越来越多 。特别是晋宋之际 。乐府机关采集了大量的吴歌和西曲 。它们的基本形式就是五言四句 。当时文人模仿这种形式写的诗也颇为盛行 。不过 。七言四句的诗歌则较少 。
2、绝句得名于联句
最早的联句诗是汉武帝与其臣子共作的《柏梁台诗》 。其方式是每人各写一句七言诗 。每一句押韵 。合成一篇 。但此诗或是伪作 。到晋代时 。贾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联句 。则是每人各写五言二句 。后陶渊明与郗愔、郗循联句 。发展为每人各作五言四句 。到南北朝时 。每人各作五言四句的联句方式已经非常盛行 。
当时诗人们认为:有两个人以上同作一诗 。一人先作四句 。其它人每人续四句 。如此蝉联而不 。成为一篇 。就是连句或联句;但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 。别人续不下去 。那么 。仅存的四句被称为断句或绝句了 。这就是绝句一词的由来 。
不过在唐以前 。联句方式只限于五言诗 。也只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诗才被称为绝句 。唐时 。才将七言四句的诗也收做绝句 。七言绝句得名于五言绝句 。
五言绝句虽然与五言四句的乐府歌谣不同 。但两者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 。来源于联句的五言绝句在后来渐渐与五言四句的歌谣混同起来 。南朝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 。就将产生于汉代的五言四句歌谣题为《古绝句》 。汉时 。五言四句的联句都还没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