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演员马伊琍?


马伊琍说:“女性在任何时候都要独立 。无论在婚姻、事业或者友情中 。人都要做一个独立的自我 。依附别人活下去 。会给别人造成负担 。自己也会有压力 。不管在怎样的一个状态里 。人都应该是独立的 。”
塑造出观众认可的经典荧屏形象是一个演员终极的追求 。对马伊琍来说 。三十岁的时候她是全国人眼中的夏琳 。现在马伊琍四十岁了 。她又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子君 。
但无论是《奋斗》中的夏琳还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 。抑或《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白领潘芸 。《中国式关系》中的江一楠 。生活中居家的上海小女人 。一直在荧屏上不断挑战出了拔萃的职业女性 。
马伊琍说:“女性在任何时候都要独立 。无论在婚姻、事业或者友情中 。人都要做一个独立的自我 。依附别人活下去 。会给别人造成负担 。自己也会有压力 。不管在怎样的一个状态里 。人都应该是独立的 。”
因为独立 。所以清醒 。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马伊琍总结自己的前半生 。虽然像《我的前半生》里的子君一样经历了婚姻的泥沼 。但马伊琍选择勇敢面对 。并坦言自己从不后悔 。

如何评价演员马伊琍?

文章插图
如何评价演员马伊琍?

文章插图
“子君和夏琳都是我”
十年前 。马伊琍遇见夏琳 。夏琳一路高歌 。为年轻的观众们扬起追求理想风帆;十年后 。马伊琍遇见子君 。她的“前半生”不谙世事 。深陷离婚与生活的泥潭 。早已在“老公孩子斗小三、早中晚饭鱼尾纹”之中消磨了斗志、偏离了方向 。
这是一个与马伊琍截然相反的人物特性 。有时候甚至有点懦弱 。这是马伊琍以前演的角色里 。甚至是马伊琍身上没有的 。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马伊琍认真地分析子君 。她说:“子君的生活发生巨变 。是因为她之前过于简单地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人生 。”要演好子君从开始的小女人骄纵 。到失魂落魄再到重新踏入社会工作开始新的感情 。马伊琍一点点把子君的感情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去细腻的呈现 。有时候 。真实的生活经历也会被她拿来用到子君的人物创作中 。
在《我的前半生》中 。子君的儿子问子君什么是“角膜” 。子君竟然回答说是“脚上敷的膜” 。这个故事就是马伊琍家中发生过的真事 。“文先生听不下去我兴高采烈地误导一年级的爱马 。于是大喊:‘你胡说!’” 。也正是如此充分的创作准备和细腻的情绪把握 。才让观众更加认可马伊琍饰演的子君 。
这样一个观众认可的子君无疑对马伊琍的演员生涯而言是重要的 。她在微博上就深有感触地写道:“三十岁碰到夏琳 。四十岁遇见子君 。前半生的路上没有对错 。唯有成长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足见这个角色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
子君遇到了最好的马伊琍 。而子君这个角色的价值还在于 。她是一个有蓬勃生命力的女人 。她的“生命力” 。不仅体现在剧中角色的勇敢、坚定、自立自爱 。更在于不同时代环境中 。探讨女性命运和独立价值的意义 。“让人们学会反思 。学会成长 。提醒你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 。你应该要怎么样去规划 。”正如生活中的马伊琍一样 。
如何评价演员马伊琍?

文章插图
如何评价演员马伊琍?

文章插图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
当了20多年的演员 。马伊琍在人们心中印象深刻的大都是独立自主、内心强大的女性角色 。这些角色的特质与她端庄的正旦脸截然相反 。
在读书期间 。因为长着一张传统温顺女性的脸 。马伊琍经常被分配的角色是《雷雨》里四凤这样的角色 。但真实的马伊琍不是这样的 。她独立、自主 。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在遇到渣男的时候悲悲切切 。不明白《大长今》中的主角为什么“那么窝囊” 。
大一时 。马伊琍和同学一起接了个剧:两个女孩在饭店点了20块钱的菜 。结账时却被收取2000元 。按剧本要求 。接下来她们应该束手无策、放声大哭 。然而马伊琍怎么都哭不出来 。“为什么要哭?不是应该去告他们吗?”
马伊琍的性格就是这样 。在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 。而不是逃避或者大哭 。
那一年 。她不过18岁 。却已经不相信眼泪:如果凭借理智就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还要哭?现实中如此 。在影视作品中也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