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斗诗的?


四种方式:一是分韵 。二是拈韵 。三是同题 。四是唱和 。
分韵 。即若干个韵字 。按照一定顺序分给个人 。或按年龄 。或按职务 。或按所坐序列一一分韵 。有时也由贤长者给其他人定韵字定韵 。如南朝梁武帝萧衍有次在光华殿大宴群臣 。就给臣工们赐韵赋诗 。韵字只派给文官 。不给武将 。大将曹景宗吵着要武帝赐韵 。武帝就给他”竞病“二字作韵 。他随即吟道:”去时儿女悲 。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 。何如霍去病?“一个武将能吟这等诗篇 。算得是佳作了 。如若不是篇中重了一个”去“ 。我个人认为可压整个萧梁一朝 。
【古代人是怎么斗诗的?】二拈韵 。拈韵有点和分韵相类似 。不同的是从前人诗中取一首或若干句一个字一个字做成阉 。参与者大家来抓阉 。抓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作韵 。
三是同题 。这种形式多半是皇家考验臣工文才 。武则天最喜欢用 。每次出个题目让大臣们作诗 。作完让上官婉儿批阅以定优劣 。
以上三种形式 。既比速度又比质量 。快而优者为胜 。
第四种是唱和 。一般是诗友之间斗诗 。韵不难不叫你和 。韵字难用才让你和 。有步韵、用韵、依韵三种 。步韵最难 。也叫次韵 。即依照原诗韵脚用韵 。顺序一成不变 。用韵也用原韵字 。但可以改变顺序 。依韵比较容易 。只需和原诗韵脚在同一韵部就可以了 。
清代大诗人袁枚 。常与尹继善唱和 。尹诗才敏捷 。往往一挥而就 。和得很快 。有年除夕在家守岁 。就要到新春了 。家人忽报袁枚寄诗来 。打开一看 。诗四句“知公得句便传笺 。倚马才高不让先 。今日教公输一着 。新诗和到是明年 。”袁枚终于赢了一回 。因为除夕将近 。尹继善再能 。和诗也要隔年才能送到袁枚处 。
这些方法今仍在用 。
其他观点:
斗诗 。是古人的一种游戏 。就象《红楼梦》中所描述的 。吃饭喝酒都搞个什么行酒令之类的 。那是一种雅兴 。由一个人起个头 。后面的跟着和……
其他观点:
你好 。非常高兴与您探讨这个问题 。
我国的诗歌的发展非常的早 。是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从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五言诗再到律师、宋词 。经历了非常多的发展 。
诗的兴起主要在唐朝 。这主要是因为唐朝整个社会对于诗歌都非常的重视 。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底层的民众 。都非常的爱好这一文体 。并且诗的主题可以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斗诗也可以说是经常会出现的 。
对于文人们来说 。酒局之上必要有斗诗 。他们非常喜欢行酒令 。而这些酒令往往便是以诗作为来往 。
在近日非常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所使用的的“飞花令就是其中一种 。其实飞花令是”飞觞令“的一种 。就是在场的人约定所答的事中要出现某令 。比如说要出现”月“字 。那么就是月字流觞令 。
而不仅仅是唐朝人喜欢斗诗 。这个兴趣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一直保留下来 。甚至在后来的红楼梦中都有关于斗诗的场景:
第四十九回结尾处 。原文如下: (众人)一齐来至地炕屋内 。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了 。墙上已贴出诗题、韵脚、格式来了 。宝玉湘云二人忙看时 。只见题目是“即景联句” 。五言排律一首 。限二萧韵 。
后面的斗诗 。大家往往会设定斗诗规则 。对于作诗的主题、形式、字数进行规定 。对于在固定时间内需要个人来给出与主题相符的诗句 。这也是非常考验个人的诗词功力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