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族为什么都爱用天干为名?


我是棠棣 。一枚历史爱好者 。欢迎大家【关注】我 。一起谈古论今 。纵论天下大势 。君子一世 。为学、交友而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学者的七种学说
关于商人的名号,从“商代先公先王世系表”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命名的特点,就是上甲微以下37人,毫无例外都是以天干为名 。这种命名的来源和意义,史家说法很多陈梦家曾归纳为四说,后世学者又增加三说,共七说:
1、生日说:《白虎通·姓名》:“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 。”《殷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 。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 。”其他见《易纬乾凿度》、《太平御览》八三引《帝王世纪》等书 。

商王族为什么都爱用天干为名?

文章插图
2、庙主说:《殷本纪》索隐:“谯周以为死称庙主曰甲也 。”谯周云:“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 。”
3、祭名说:王国维曾说:“殷之祭先,率以其所名之日祭之 。祭名甲者用甲日,祭名乙者用乙日,此卜辞之通例也 。”(《观堂集林》卷九《上甲》)陈梦家推论,认为某一先王在祀谱中规定于哪一天干日致祭,即以该日为其庙号 。这就是说商人命名来源于祭日名 。
4、死日说: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谓成汤以来,以日为名,当是死日,非生日 。
5、致祭次序说:陈梦家认为商人命名及庙号,“既无关于生卒之日,也非追名,乃是致祭的次序;而此次序是依了世次、长幼及位先后、死亡先后,顺着天干排下去的 。凡未及王位的,与及位者无别 。”又说:“我们则进一步以为庙名即祭名,而祭名者某一先王在祀谱中规定于哪一天干日致祭,即以该日为其庙名 。”
商王族为什么都爱用天干为名?

文章插图
6、选日说:李学勤认为商人的以日为名,不是依生、死日次序等固定不变,而是在商王刚死去后,用占卜法选择日名 。根据缀合的卜辞,李先生说:“这是给刚死的王选择日名的卜辞 。商人常以甲、乙、丙等日干为名,如汤日名为大乙,纣日名为帝辛 。日名只在死后应用,且与祭日有关,但它是如何确定的,某人为什么名为甲而不名为乙、丙等,自汉代以来即有种种推测 。有人主张按生日决定,有人认为按死日决定,也有人提出依兄弟次序,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
7、生前政治势力的分类说:张光直提出,商人天干命名不是由什么生日、死日、占卜或长幼、继位及死亡等自然时间的次序等偶然因素来决定的,而是以死者生前在亲属宗族系统中的地位为根据,而作的死后在祭仪系统中所属范畴的归类 。
张氏的论证,以商王世系表中的甲、乙、戊、己为一组(A组),丙、丁、壬、癸为一组(B组),庚辛暂不分组 。A、B两大组很有规律地隔世轮流出现,即兄弟或祖孙属于同组,而父子不同组 。商王室的亲属制度是以“父方交表婚配为经”,“舅甥继承王位”为纬构成的 。商族子姓王室之内,政治势力最大的两组,隔代轮流执政 。
二、七种学说的正确性分析
以上这七种说法,哪种说法正确呢?经过分析之后,觉得“死日说”、“祭名说”和“庙主说”都有一定的正确性,并且三者是一致的 。商人生前皆有私名(如《太平御览》八三引《竹书纪年》所载自外丙至廪辛十五王的私名) 。
1、死日说的正确性
死后即以死的那一天的天干日为祭名,为以后的致祭日也以此天干日为庙号 。这种风俗的残余,一直流传下来 。如明清人祭祖,是以祖先的死日为“忌日”,子孙每年即定于此日祭祀 。所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以日为名了 。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认为“死日说”是正确的 。
商王族为什么都爱用天干为名?

文章插图
虽然这说法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商纣的死日,文献上传说是甲子,可是他不名“帝甲”而名“帝辛” 。这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商王族为什么都爱用天干为名?】再有,商先公自上甲至示癸六世的庙号,是按着甲、乙、丙、丁、壬、癸等十干首尾排列的,这样整齐划一,不论生日还是死日,都不可能如此巧合 。因此,王国维以为这是“成汤有天下后”的“追名” 。董作宾也认为这是由于“成汤以前先世忌日,似已不甚可考”,因而在“武丁时代重修祀典时所定” 。
并进一步认为“成汤的父母祖妣死日尚能知之,再上四世,便无从查考,不得已乃借用甲、乙、丙、丁次序,以为代表” 。他的意思是说,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为虚拟的日名,而示壬、示癸及示壬之配偶妣庚、示癸之配偶妣甲则是真日名 。王、癸偶然相连是可能的 。王、董二氏之论断都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考较诸说论点,还是倾向于“死日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