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子兵法》中,哪一手段为“上兵”?


谢谢邀请!
《孙子兵法》是一簿军事谋略理论著作 。在敌对斗争中至今尚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这簿军事理论指导著作在问世之后 。至今(2019年)已经2534年 。其军事谋略技巧在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推陈出新 。不胜枚举 。
但为什么这样一簿广为流传于军事对抗集团之间的书 。却使他们之间在军事斗争中互有胜负甚至胜者常胜 。败者常败呢?这正应了宋代军事家岳飞的一句话: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即完全在于各人对其精髓的透彻理解和灵活应用以及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而推陈出新 。这是我对兵法运用法则的个人理解 。
言归正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所说的“上兵”者 。将用兵法则及用兵手段等级分为四类和四个整体规划步骤:“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次攻城” 。
上兵伐谋 。首先是根据敌对双方的态势 。先瓦解敌人对已方具有威胁的策略 。破坏和打乱敌人的策略 。使敌方的这些策略失效 。这里的”伐”是消灭他这个“谋” 。使敌方的”谋”对我形不成任何有效的威胁 。而不是指使用计谋去讨伐 。即坏敌之谋而使其不能作为于我 。
其次伐交 。即运用一切可以运用和利用的条件和手段 。破坏敌方的交际交往交盟势力 。以阻断敌方的一切外部有可能的援助势力 。使敌方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 。这里的“伐” 。是指主动性的阻断 。隔离 。离间 。甚至团结 。拉拢 。打压敌方的交际 。结盟势力 。而不是去讨伐敌国的外交 。即抽丝剥茧 。斧底抽薪 。架梯悬空式的阻其外交 。使其孤立无援 。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指的”上兵”军事手段 。
在完成这些步骤之后 。往往能够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 。所以谓之“善之善者也”!
也因此 。往往一旦达不到这个“上兵”效果 。才是下面的“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的“下兵”手段的展开 。但是 。经过“上兵”手段的实施 。实际上也已经为“下兵”之为的展开铺平了坦途 。只在于为帅者审时度势 。适时应用而为之 。
我可以解放台湾为例 。就很好理解了:“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这就是正在实施的”上兵” 。而“其次伐兵” 。就是我之兵强于彼之兵 。现在也已经很明显优于强于台军 。所以 。下一步如若台独分子一意孤行 。我军“其次攻城”就是易如反掌之事了 。
原创文章 。转载不究 。
其他观点:
《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圣典”、“兵法鼻祖”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辉煌巨著 。它虽然是关于用兵打仗的军事专著 。但是著作的核心思想却是“和平”、是“不打仗” 。提出“兵者 。国之大事 。生死之地 。存亡知道 。不可不察也”、“夫兵久而国利者 。未之有也”、“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著名思想观点 。
基于这种慎用兵的思想 。在《谋攻篇》中明确指出:“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下政攻城” 。“上兵伐谋”意义深远!
“上兵”当然就是“最好的用兵” 。是指用兵的首选 。“伐谋”不只是一层的含义 。有战略上的 。也有战术上的 。同时与“用谋”也有区别的 。
“伐谋” 。的关键是“伐”字 。是带有一种进攻性质 。是用自己的谋略攻击敌人的谋略 。作为具体的伐谋行为 。就是用某些行动影响和破坏敌人的战略部署 。根除敌人的某些不利我方的战略思想苗头 。或者将其扼杀在摇篮 。或者逼迫改变其已有的战略 。简单的讲“伐谋”就是让敌人某些着法不敢想 。让敌人某些已有的想法发生改变 。
比如我们的统一大业 。不放弃武统就是战略上伐谋的一种 。
在战术层面 。同样运用谋略也有伐谋 。就是在具体军事行动之中 。运用计策影响对方的想法和行为 。让对方以为我们的军事行动目标是如何如何 。比如《三国》中的“空城计”、“华容道” 。再比如二次大战的“诺曼底登陆”中制造了大量的假情报、假军队甚至还有假将军等等 。也同样是通过谋略解决大量需要武力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
总之 。人的行为服从于决策 。决策来自人的认知 。影响人的认知就可以影响人的行为 。所以军事行为中把首选“伐谋”来影响敌方的决策 。以此为“上兵” 。是高超军事思想的体现 。
其他观点:
《谋攻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那么何为伐谋呢?下面这段文字可以视为注解:故善用兵者 。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此谋攻之法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