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语 。是智慧与结验的总结 。不可小觑 。常言: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听人劝 。吃饱饭 。老祖宗的话 。朴素、精辟而有道理 。
如此给人们以人生启迪 。避免多走弯路 。那为什么说“一人不进庙 。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抬木 。四人不徒步”呢?钰姐在此抛砖引玉 。敬请指正 。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我们的认知里 。寺庙是佛门圣地 。庄严肃穆、香云缭绕 。僧人慈悲为怀 。人们虔诚求拜 。如此 。人们得以心安 。但古人为何说一人不进庙呢?
“一人不进庙”是有典故的 。唐朝末年 。一个商人住进一座寺庙 。寺庙主持见财起意将其杀害 。后来官府破获此案缉获凶手 。此事才流传开来 。
此后 。人们便告诫后辈们“一个人切莫入寺庙” 。因为古代寺庙僧人多有不良之辈 。很可能会见财或见色生出歹意 。从而害人丧失性命 。
一、古代寺庙或可能鱼龙混杂
古代战乱频仍、灾害连年 。人们流离失所、奔波逃命 。常常将破败、偏僻的寺庙作为栖身之所 。我们在影视里常看到这样的情节 。而事实也是如此 。
因此 。寺庙看起来是一个神圣之地 。却同时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公共场所 。在这样的场所里 。往往充斥着各类人群 。难免会藏污纳垢、鱼龙混杂 。
而其中一些人为了活命 。很可能会成为歹人 。谋取他人利益 。掠夺他人钱财等 。有的更为凶狠的犯人为逃避法律制裁 。还会削发入庙成害人恶僧 。
如果一个人进庙 。形单影只、孤立无援 。很可能被歹徒盯上 。成为抢劫对象 。而任由宰割 。如果是一个单身女子 。那就更危险了 。不仅被劫财劫色 。甚至还可能丢掉性命 。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一人进庙 。有瓜田李下之嫌
寺庙里有各种贵重的器皿 。还有鼎盛的香火钱等 。一人进庙 。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如庙里物品丢失 。你百口莫辩 。跳下黄河也洗不清偷盗嫌疑 。再说古代也没有监控这种东西 。
就算佛祖信你 。庙里和尚未必会信你 。而有人结伴或人多时进庙 。就安全得多了 。就像我们办公事一样“一人为私 。两人为公” 。互相好歹有个监督 。会避嫌不少 。结伴是最明智的 。
再有 。殿内空无一人 。一人进庙 。遇怒目圆睁、高大威猛的佛像 。再加之殿内肃穆、寂静 。再强大的内心也会恐惧 。这不是你内心不虔诚、不坚定 。而是正常人对环境的本能反应 。
综上 。以上这些都涉及到古今差别与人性 。有着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及局限 。古今寺庙情况并不完全相同 。人性在不同社会也自然有所不同 。
“一人不进庙”告诉我们:一、远离危险环境 。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二、人性本善 。但在生存面前 。人性经不起激 。三、远离瓜田李下 。时刻谨记 。安全第一 。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二人不看井”也是有典故的 。北宋年间 。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 。其中一人学问很好 。还带了很多钱 。这让另一人心生歹意 。担心自己的功名被抢 。又觊觎对方的钱财 。因而一直想加害对方 。
他一路上心怀鬼胎 。找机会下手 。但苦于天不作美 。一直未得逞 。刚好有一次在行路时 。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口井 。他跑到井边 。向秀才招手:“你看这井水多清澈啊” 。
两人正是口渴难耐之际 。秀才一听说 。也赶紧跑到井边 。伸头观看 。正欲要取水解渴时 。却被他一把推了下去 。这人去了心病 。得了对方钱财 。扬长进京赶考而去 。
井 。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有着传统文化的脉流 。但曾几何时 。井也逐渐成了危险地 。与不熟悉的人处于此地 。难免成全了对方的害人之心 。因而古人说“二人不看井” 。
还有 。两人一同看井 。万一其中一人不小心掉下去 。另一个人就百口莫辩 。成了杀人嫌疑了 。但这个事本来就与他无关 。因而古人也说“两人不看井” 。很有道理啊 。
再有 。人性在功名利禄面前 。本恶的部分被激发出来 。人性如此不堪一击 。主要因为人太贪婪了 。其实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 。太过执着反被束缚、被其害 。又何必?!
“二人不看井”堪称醒世恒言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戒备之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既便你不害人 。却也阻止不了别人害你 。因此得小心设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