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因为明陵和清陵建造规格不同 。明陵的盗掘难度比清陵大的多 。小规模盗墓根本盗不了明帝陵(后见详解)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第二个原因清东陵“碰上”了军痞孙殿英率领的国民党十二军 。如果当时的孙殿英的部队驻扎在昌平天寿山 。假以时日明十三陵估计也会有部分陵墓受损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第一 。盗掘明十三陵难度比清陵大得多
根据五十年代对十三陵定陵的发掘 。经过测量 。明定陵(万历皇帝)地宫深度达到了地下二十八米 。相当于今天十多层楼的深度 。而清盛世的乾隆皇帝的裕陵则在底下十几米深(不是进深)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清帝陵地宫的规模比明陵小太多了 。而精美则过之 。
明定陵地宫的面积也比清陵地宫大的多 。定陵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左、右五座高大的殿室组成 。总面积约1195平方米 。清乾隆皇帝的裕陵是372平方米 。只有前中后(明堂券、穿堂券、金券)三殿组成 。从深度和规模上来说 。清陵相对比较好挖掘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要想盗开明帝陵 。首先要知道地宫入口 。明陵在地宫正券门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条砖券隧道 。入口并不对着明楼 。所以盗墓者根本就不知道地宫的入口在哪儿 。除非垂直往下挖 。那时工程量不可想象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为了找到地宫入口 。发掘定陵之初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了两条探沟找定陵地宫正门前的的砖券口(来去是梦) 。以便能找到地宫入口 。但一直就没找到 。直到挖出一块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 。深三丈五尺”的石头 。经过辨别分析是当时修建定陵的工匠将定陵修好后 。不知道朱翊钧什么时候驾崩 。怕再也找不到定陵砖券的入口而特意留下的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挖掘出的“指路石”
这样顺着石头挖才挖到了定陵左配殿(先定陵地宫入口)的金刚墙(地宫外墙) 。也就是说定陵发掘地宫其实不是从正门打开的 。而是挖通了左配殿的外墙 。今天所看到的当年定陵发掘纪录片是重新从正门(现地宫出口)又录了一遍 。不是真实情况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定陵地宫左配殿金刚墙(今天地宫入口) 。左配殿本来是安放孝端皇后的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定陵地宫后殿
而万历的定陵是按照嘉靖的永陵规格建造的 。而朱棣的长陵地宫规模和深度则更强于其他陵墓 。所以盗墓者要想挖十三陵(除了思陵)外 。不用炸药从宝顶(坟头)往下炸的话 。除非他们把围着地宫的几十米深的土全挖开 。否则他们连“门”都找不到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发掘定陵时挖掘的探沟
而清帝王陵墓盗掘就简单多了 。一般哑巴院里的月牙门后就对着地宫的入口 。加上地宫修建的比较浅 。直接从明楼后边的月牙门直接炸开就行 。裕陵 。定陵(咸丰) 。惠陵 。定东陵(慈禧)的地宫全是这么连挖带炸打开的 。
为什么明代皇陵都存的都比较好?相比与清代的皇陵却却被大肆盗掘呢?

文章插图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当时清朝灭亡时间不长 。很多当时的陵户参与过帝王或后妃的下葬过程 。或者多少知道一些陵墓的机密 。他们依然健在 。在孙部的威胁下 。他们也成为盗墓者的“指路人” 。
西陵的珍妃墓(实际上不是)和崇陵就是这么被盗的 。一群散兵游勇和土匪就可以轻易打开地宫 。
清东陵被盗原因
实际上清代皇陵只是位于遵化马兰峪(孙殿英驻守蓟县)的清东陵被盗严重(除了顺治孝陵)河北易县清西陵大部分(泰 。昌 。慕)相对(光绪崇陵被盗)还是保存完整的 。
孙殿英出身贫寒 。结交地痞流氓 。而且嗜赌如命 。加上脸上的麻点 。江湖诨号“孙大麻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