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学教育教什么?( 三 )


七十六 。
朱熹说:“学之大小 。固有不同 。然其为道 。则一而已 。是以方其幼也 。不习之于小学 。则无以收其心 。养其德性 。而为大学之基本 。及其长也 。不进于大学 。则无
以察夫义理 。惜诸事业 。而收小学之成功 。今使幼学之士 。必先有以自尽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习惯 。俟(sS 。等待)其既
长 。而后进乎明德、新民 。以止于至善 。是乃次第之当然 。又何为不可哉?”
这是说 。小学与大学 。固然有所不同 。然而从为学之道来说 。则是一致的 。因此当其幼小的时候 。不学习小学 。那么就不能收拢他的放纵之心 。培养他的德性 。而作
为大学的根基根本 。等到他长大了 。如果不进于大学 。那么就不能考察义理 。施行到各事业中去 。而收取小学的成功 。对于幼学之士 。必定先尽量地让他学会洒水、
扫地、待人、接物等事情 。做好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教育内容的基础训练 。等到长大以后 。而再进一步接受“明德”、“新民”以及“止于至善”等教育 。
这是教育次第之理所当然 。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在《朱子语类》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是朱熹回答他人关于小学与大学关系的问题的 。
问:“小学大学如何?”
曰:“小学涵养此性 。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 。忠、信、孝、弟之类 。须于小学中出;然正心、诚意之类 。小学如何知得?须其有识后 。以此实之 。大抵大学一节一节恢廓展布将去 。然必到于此而后进;既到而一进 。固不可;未到而求进 。亦不可 。”(《朱子语类》卷十四)
朱熹还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 。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 。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卷七)“恁(nIn)地” 。
这么、那么的意思 。朱熹的话说得很精炼 。小学是直理会那事 。而大学是穷究那事情后面的、深里的道理 。因为什么而会这样的、那样的 。
朱熹的《小学》、《小学题辞》古代是没有图来说明的 。古代朝鲜学者李(1502—1571) 。即李退溪 。被称誉为“朝鲜之朱子”、“东方百世之师” 。他曾按照朱熹的理念创作了一幅《小学图》 。也在此作一介绍 。
李说:“右小学 。古无图 。臣谨依本书目录为此图 。以对大学之图 。又引朱子《大学或问》通论大小之说 。以见二者用功之梗概 。盖小学、大学相待而成 。所以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 。故或问得以通论 。而于此两图 。可以兼收相备云 。”(《退溪全书·小学题解》)
从图中看到 。小学之教育 。有“立教”、“明伦”、“敬身”为“纲要” 。
一、“立教” 。此有细目“四立之教”:(1)立胎育保养之教 。(2)立小大始终之教 。(3)立三物四术之教 。(4)立师弟授受之教 。
二、“明伦” 。此有细目“五明”:(1)明父子之亲 。(2)明君臣之义 。(3)明夫妇之别 。(4)明长幼之序 。(5)明朋友之交 。
三、“敬身” 。此有细目“四明”:(1)明心术之要 。(2)明威仪之则 。(3)明衣服之制 。(4)明饮食之节 。
关于此“三纲” 。又延伸至于“稽古” 。于此“三纲” 。在“明伦”下又有“嘉言”、“善行”两条目 。“嘉言”又有“三广”之细目:(1)广立教 。(2)广明伦 。(3)广敬身 。“善行”又有“三实”之细目:(1)实立教 。(2)实明伦 。(3)实敬身 。
【古代的小学教育教什么?】如果我们细细体味一下 。古代小学的道德教育是这样的 。也许可以作为反思今日教育的借鉴 。这也并非没有补益的 。这里还说明古代小学、大学在道德教育等方面是衔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