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文章插图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身边的朋友经常会和有书君抱怨自己的烦心事 。最常听到的便是:“我明明已经很努力的工作/学习了 。为什么效率还是这么低呢?”“每次想要静下心来做点什么事情 。总是觉得心里乱乱的、好像还有别的事情 。结果什么也没做好 。”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在生活中 。往往会被各种事情缠住 。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情 。做不完的工作 。没有办法镇定下来安安静静地去做一件事 。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 。可以清除大脑中的杂念?今天有书君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方法 。希望可以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
其实 。人会有杂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 。只能适当的放空精神 。让我们的大脑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 。集中注意力 。
而在如何放松精神和集中注意力方面 。不少人都会下意识的联想到佛家的“参禅”、“悟道”、“打坐”、“冥想”之类的修行 。
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文章插图
这不无道理 。仔细想来 。很多文人墨客 。包括文辞大家 。都对佛家所讲究的“禅”深有体会 。
林清玄先生的《心无挂碍 。无有恐惧》中 。一位朋友来到先生的家中喝茶 。问道:“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先生的回答是:“无事最可贵 。”
先生口中的“无事” 。并不是说不做事、不生活 。而是做事与生活都没有牵挂 。认真地活在当下 。每一刻都尽情地、充实地、全心全意地去生活 。
无事人并不是闲杂的人 。反而是专心的无杂之人 。
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文章插图
无门慧开禅师说:“莫作虚无会 。莫作有无会 。”
无门禅师的意思是 。千万不要把“无”当成是“虚无”的无或“有无”的无 。
有书君说到这里 。好像越来越向玄学发展了 。虽然想要达到“无”的境界可能很难 。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抛除杂念 。其实并不难 。
只要三字口诀足已:戒、定、慧 。这个说法便是出自佛家的禅 。
“戒” 。就是要建立基本的规则 。控制力强的人 。往往会比较易于对付杂念 。所以 。针对这一点 。我们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清单 。自己给自己一些规定 。禁止自己去做那些清单上的事 。清单不要太长 。否则容易记不住也守不住 。清单上的事应当是容易让你起杂念 。诱惑力很大但是对自己实际并无益的那些事 。比如贪吃、贪玩 。在守好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戒”的过程中 。人就会一点一点地逐步建立起自控力 。
“定” 。就是训练自己连续做一件事情时的高度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力 。练的就是“不动如山”的本事 。这样通过训练自己来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对于自己来说具有一定挑战的事 。会慢慢地培养出自己忍耐力、持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种能力再通过量的积累后 。最终会质变为强大的定力 。一个人的定力一旦强大起来了 。相对来说 。对于外界干扰的感受程度就自然变小 。杂念也就会自然减少 。
“慧” 。就是观察与判断力 。一个人在有了基本的“戒”和“定”的能力之后 。应当进一步培养观察力与判断力 。在处理杂念的过程中 。有基本定力后 。可以更加直接客观的、以类似旁观者的方式来观察自己的杂念生成的根源 。判断自己的杂念到底是因何而来 。从而再进一步地发现其对应的心理 。有因才会有果 。知其因便能够更好地收敛内心 。最终使得杂念将自然难以生起 。
心里杂念太多怎么办?

文章插图
其实相似的说法 。孔子也讲述过一种类似的原理 。记录在《大学》的第一段中: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
这个方法的最重要的所在 。在于“立志” 。要让自己确立对德性与善的追求 。以此心就会自然趋向并最终稳住于善念之上 。若内心已经“止于至善” 。杂念自然就不会生起了 。
这些方法理论都十分简单不复杂 。虽然都古老 。但实际上却是最为科学、简单、实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 。逻辑非常清楚 。也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心理经验 。相信只要大家能够坚持 。很快便会发现其效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