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死伤惨重,为何不先绕过去?


这个问题的关键其实是两方面:一、地势原因;二、怕截断归路 。
一、地势原因 。
“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是经过历史多年的累积加上古人超凡的智慧建立起来的军事、政治、文化、商务、交通的便利之地 。这些要地要么临河、江而建 。要么临山建筑 。要么就是水路交通发达之地 。那函谷关为例子 。函谷关处于崤山中断 。西据高原 。东临绝涧 。南接秦岭 。北塞黄河 。如此地势是否险要?那么我们现在试想一下 。现在一支军队要打入函谷关后面的秦国 。如果避开函谷关 。那么他就得爬山涉水绕过去 。这时一支军队的军需给养就会出现无法供应的状态 。因为在古代军队除了人还有很多的设施设备 。骡马器械 。它们能顺利过去吗?当然不能 。还可能会让对方警觉从而想进一切办法来阻挠你 。这时你就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
二、怕截断归路
接第一个 。哪怕你这支军队绕过去了 。补给啥的也不要了 。轻装上阵 。那这支军队就是一只孤军 。什么是孤军?就是人员得不到补充、给养得不到保证、没有任何群众基础 。甚至于比流寇还不如 。为什么?因为流寇是分散小股小股的到处逃窜 。而孤军则是一个大目标 。敌方可以实施的最简单也是有效的计谋就是“关门打狗” 。不断蚕食 。而孤军只能背腹受敌 。十面埋伏 。最后全军覆没、壮烈牺牲 。
这就是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 。往往死伤惨重 。却不饶过去的原因 。
说句题外话 。当初诸葛亮不同意魏延偷袭长安的原因估计也是如此吧 。毕竟打仗还是稳扎稳打的赢的多 。兵行险棋的赢得少啊 。

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死伤惨重,为何不先绕过去?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古代遇到兵家必争之地 。为何不绕过去 。浅谈中国地理决定古代战争进程 。中国国土辽阔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历史上所有大型战争都围绕这个特点展开 。所以行军路线并不复杂 。
中国内部战争其实就是就是三横三纵的作战路线 。什么是三横 。一横即黄河战线:自关中出潼关攻洛阳、开封 。直取中原 。如秦灭六国、楚汉之战 。自古关东不敌关西 。
二横是长江战线 。自西川顺江而下 。下武昌、九江、安庆、南京 。顺流而下、一日千里 。晋灭东吴、元灭南宋之战走此路 。抗战期间日军从长江口逆流而上、逆势而为 。是败亡之本 。
三横是游牧民族崛起后 。为抵挡来自北方的威胁 。沿长城部署的一系列战略关隘 。如山海关、北京、大同、雁门关、嘉峪关等 。称为长城战线 。
三纵是从北方征服南方的三条道路:一纵是自济南至徐州南下合肥(巢湖)或两淮 。兵锋直指南京 。曹操攻打东吴、秦晋淝水之战、金兀术攻南宋、朱棣靖难之战、清兵灭南明、日华北方面军南下等等战争自此南下 。
二纵是兵出中原(河南) 。攻樊城取襄阳、武昌 。赤壁之战、金兵南下、元灭宋、中日武汉战役等等走的是这条中路 。
三纵是夺取山西大同打开进陕之路 。再自汉中直取成都 。晋灭蜀汉、金兵入川、元攻石头城、日军攻占太原等走的这条西路 。
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死伤惨重,为何不先绕过去?

文章插图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 。必定是水陆交汇、多路总口 。倾国家力量打造的大城、关隘 。第一种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需要倾力攻打 。
中国多山脉 。少平原 。很多著名的关隘依山畔水 。将道路切断 。如著名的陕西(潼关以东为关东、以西为关中、关西)出入中原的关隘:潼关 。
三国曹操为防止陇西兵作乱 。废函谷关建潼关 。位于黄河岸边 。秦岭、中条山两条山脉交汇处 。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潼关自古是陕西门户 。历代爆发多次大战 。明末李自成大战孙传庭 。破潼关入陕 。
李自成自陕入山西 。一路势如破竹 。直逼北京城下 。逼得崇祯皇帝煤山上吊 。“传庭死 。则明亡矣” 。如不是崇祯乱命 。将孙传庭主力损失殆尽 。大明不至亡于1644年 。
这种扼守数省的关隘总口 。是不能绕的 。中国这样的关隘有多处 。如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山海关以北称关外 。以南称关内) 。是进出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总口 。威震朝鲜、满洲 。
古代攻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死伤惨重,为何不先绕过去?

文章插图
势力辐射数省的多路总口 。区域的中心大城 。是决战的必然之地 。无人敢冒险绕开 。
古代中国分四大区域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以西安为中心的川陕;以南京为中心的南方 。欲得天下 。必争以开封(洛阳、郑州)、徐州为中心的中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