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 。真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差 。那样穷?连个客人就待不起吗?
在六七十年代 。人们把亲情看得非常重要 。亲切感非常浓郁 。如果有了一段时间不相往来了 。就像丢了魂一样 。哪怕是提几斤米、几斤面条、几斤麦子 。或者是一二十个鸡蛋也要去看看 。去走走 。如果是有一家要办大情小事 。如起屋架梁 。红白喜事 。要给他帮几天几夜的忙 。相互帮忙无报酬无怨言 。即使没有大事也会上门来看看长辈聊聊天 。正如人们常说的亲戚是越走越亲 。不像现在这个社会 。为了一己之私 。连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不相让 。在感情上时时都可能产生裂缝 。何况是亲戚 。
那时候的逢年过节 。绝不像现在一样 。人们什么地方都不愿意去 。主要是在家里打麻将 。即使是非要走亲窜友也是往麻将桌上坐 。上午出门 。下午日落前也要匆匆往回赶 。不会留下过夜的 。过去亲戚来了至少留宿一个夜晚 。我在小的时候经常看见父母亲在油灯下与亲戚聊天谈家常 。早上天还没亮又在和亲戚在床上聊天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然后起床给亲戚做早点并送到他们的 。吃早饭后亲戚们要走还十分挽留 。往往拉住亲戚的手 。扣下他们的包不让他们离去 。走时还要相送很远 。
至于招待亲戚的饭菜 。都显得大方诚意 。把家里舍不得的鸡鱼鸭、腊肉及香肠都用上 。在桌上生怕亲戚没有吃好吃饱 。给他们奉菜、添饭 。劝酒 。有的把肉偷偷埋在他们的饭下面(白米干饭)等等 。
那时候 。尽管人们家庭没有现在这样富有 。人穷志不穷 。即使人皮难披也要披 。而且还要披好 。总是把亲情看得非常重要 。现在就没有那一种的品味喽 。见了亲戚不管他们是富还是穷都不像过去那样有亲切感 。甚至见了还躲躲闪闪 。更不愿相互窜门 。不知现在人们是怎么啦 。有谁愿意告诉我问题出在哪吗?
其他观点:
说出来恐怕现在的年轻人不信 。那时北方省分农村待客 。实在是寒酸得难以启齿 。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全国上下都在清理所谓混进革命队伍的“阶级敌人\" 。我被临时抽到军区审干专班 。在全国各地跑外调 。一次 。我们在山西原平某公社农村搞外调 。晚上赶不回县城 。大队干部就把我们安排在队里条件最好的一对老年夫妇家吃住 。那对夫妇对身为军人的我们非常亲热 。晚上专门撵白面面条给我们吃 。不过没有任何执筷的菜肴 。据说这样的招待已经是把我们当贵客了 。因为他家当年每人只分了五斤麦子面 。除非过年或贵客上门 。平时家里只吃杂粮 。还有一次 。我们出差到河北邢台某县农村 。在老百姓家吃的是棒子面窝窝头、数得清米粒的小米稀饭 。菜就是腌蔓菁叶子 。
七十年代 。我出差到河南农村 。在老百姓家吃“派饭\" 。当时吃的是杂粮面馍和面汤 。菜肴是三个时令蔬菜和一盘炒鸡蛋 。在鄂西北农村搞民兵战备教育试点时 。吃、住都在老百姓家中 。早上 。一般吃馍、麸拉汤和腌制小菜;中午吃干饭 。菜肴也比较丰盛 。有时令蔬菜、炒鸡蛋等四到五盘菜肴;晚上吃糊汤面和腌制小菜 。一般不吃干的 。到江汉平原农村吃饭就不一样了 。不光一日三餐有大米饭吃 。上桌的菜肴有八、九碗之多 。除了时令蔬菜 。还有腊肉 。碰巧了 。主人还会逮条鱼待客 。
那时在老百姓家吃饭 。我们每餐都会当场付给半斤粮票、一角二分钱 。决不拖欠 。
其他观点:
座标北方农村 。
来客也分三六九等 。因为物资缺乏 。一般客人不设酒席招待 。这些一般客人 。包括下乡驻村工作队员 。经常来往的亲戚朋友 。如果是下乡工作队员 。他们一天交1斤粮票 。3角钱 。吃得飯只是比平时齐整一点 。需要主食是主食 。菜是菜 。包括饅头 。玉米面窝头 。杂粮餅子 。小米粥 。玉米糊糊 。面条 。炒时令蔬菜 。凉拌菜 。咸菜等 。如果是经常来往的亲戚朋友 。主要吃饺子 。面条 。大锅菜等 。如果是不常来往的至亲好友 。需要酒席招待 。农村一般都是在春节前杀一头年猪 。猪头 。下水制做酒菜 。猪肉除春节食用外 。其余留做腌肉 。春节期间酒菜 。一般各种炒肉 。下水 。鸡蛋 。豆腐 。白菜 。如果是在平日 。就只有腌肉 。鸡蛋 。豆腐 。蔬菜 。粉条等招待了 。
【在你记忆中,六七十年代农村家中招待来客,一般都吃些啥呢?】那时候 。最隆重的还是婚丧嫁聚了 。主人家一般要摆几桌酒席 。每桌一般要八个凉菜 。八个热菜 。主食大锅菜配馒头 。当地产的白酒 。也是农村比较隆重的了 。
推荐阅读
- 电话销售这种工作是否没必要去做?
- 湖南人逢年过节办宴席离不开十大碗,你知道有哪些吗?
- 刚毕业的大学生适合去做电销吗?
- 表扬信格式 个人的表扬信格式
- 你最喜欢哪一道名菜?
- 道貌岸然造句 道貌岸然造句二年级
- 刚入职一家小公司做电话销售,第一天上班。我该不该继续待下去?
- 农村吃席乱象,大鱼大肉一上桌大妈就抢着打包,为何没人管?
- 是不是有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出来做了电话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