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二 )


成都王司马颖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可是司马同想要久专大政,怕司马颖立为皇太弟之后,自己的权力被削弱.所以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司马炎第十四子)之子,年仅八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 。这一着,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阎的破裂,也使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不满于同,因为司马乂也是有可能立为皇太弟的 。公元302年的十二月,西镇关中的司马颟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 。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问 。连战三日,同败,为又所杀 。成都、河间二王都不肯离开他们的根据地邺城和长安,所以司马乂在洛阳执政,司马颖以大将军名乂在邺城遥加控制 。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司马颥原欲废惠帝立司马颖,自己做宰相 。可以专政 。司马颖也嫌司马乂不完全受他摆布 。于是二王又联合起来 。借口司马乂“论功不平”,于公元303年八月同时发动对洛阳的攻势 。这一次内战,司马颛命都督张方率领精兵七万,自函谷关(今河南新安东北)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了大军二十多万,由前锋都督陆机率领,也渡河南向洛阳 。司马乂所能指挥的洛阳军队也不下数万人,三方结集的军队,人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这是八王之乱以来军队人数最大的一次集结 。
司马马的军队人数虽不多,但是曾在洛阳建春门外 。击败司马颖的军队,使陆机溃不成军 。不过由于双方兵力悬殊 。司马颖和张方逐渐收缩对洛阳的包围圈 。在这种困难环境下,洛阳城发生内部分裂 。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部分禁军 。拘禁司马乂,向外兵求和;并把司马乂交给司马颛部将张方,又被张方活活用火烤死 。司马颖进人洛阳,做了丞相,但他仍然回到他的根据地邺城 。这时惠帝子孙既死尽,颖又废太子覃而自兼皇太弟,一时政治中心移到邺城 。成都王司马颖是武帝的儿子,惠帝的弟弟,按照当时局面 。他来担任西晋的皇位继承人 。是名正言顺的 。但司马颖的为人 。昏庸无道 。又委任宦人孟玖等,政治搞得比以前司马周、司马乂执政时还坏 。因此大失人心 。
洛阳禁军在东海王司马越的统率之下,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 。荡阴(今河南汤阴西南)一役,讨伐军战败,皇帝被俘;司马越逃往自己封国(今山东郯城北) 。河间王司马颟命部将张方乘机率兵占领洛阳 。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司马越弟)联兵攻破邺城,司马颖挟惠帝出奔洛阳 。但洛阳已经落人司马颛手中,颖至京后不得复与政事 。不久,张方又强迫惠帝和司马颖前往长安 。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司马颖到长安后为司马颥所废黜 。豫章王炽(司马炎第二十五子)被立为皇太弟 。公元305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起兵,西向进攻关中 。司马颥战败,次年六月 。越迎惠帝还洛阳 。颖、颐相继为越所杀 。大权最后落人司马越手中 。自公元291年贾后杀杨骏至公元306年惠帝回洛阳,前后十六年间的大混战,这就是所谓八王之乱 。
而且诸王在混战中利用少数族的贵族参加内战,造成严重后果 。如成都王司马颖引匈奴刘渊为外援,于是匈奴贵族遂借赴国难之美名,长驱入邺;东蠃公司马腾引乌桓羯朱袭司马颖 。于是乌桓遂长驱入塞;幽州刺史王浚召辽西鲜卑攻邺,“鲜卑大掠妇女” 。“沉于易水者八千人” 。从此大河南北.就成为匈奴、鲜卑贵族统治的世界,由八王内乱引起了五胡乱华的惨剧 。
其他观点: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西晋末年 。中国发生了·一次前后历时16年之久的大动乱 。之后 。西晋帝国被摧毁 。中国进入长达273年的大分裂时代 。南方先后进入东晋、南朝 。北方先后进入五胡十六国、北朝 。直到进入隋朝 。大分裂时代才宣告结束 。
这次历时16年的大动乱 。就是八王之乱 。事实上 。参与此次动乱的王多达十几个 。只是主要人物有八个 。所以史称八王之乱 。这八个王分别为: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 。一般认为 。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291年3月到6月 。第二个阶段是从公元299年到306年 。一切皆因权利起 。又因权利终!可谓利欲熏心 。惶惶不可终日也...
公元 265年 。司马炎(即晋武帝)称帝 。随后大封同姓子弟为王 。他改变汉魏以来虚封王侯的办法 。给予诸王军政实权 。诸王不仅在封国之内权力很大 。有的还兼理一方军务 。如汝南王司马亮都督豫州诸军事 。楚王司马玮都督荆州诸军事······这样 。诸王既有封土 。又有军队 。势力逐步扩充 。野心也自然随之滋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