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直接结果( 二 )


参考资料
二:一夫一妻制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西方自古以来从法律上就规定了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欧洲,再到近现代,莫不如此 。从传说中的罗马建城直到西罗马灭亡,罗马人都是古代世界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范例 。古罗马法学家莫德斯丁即称,“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 。即便贵为罗马皇帝或各国国王,也不例外 。西方的帝王从没有妻妾成群,嫔妃如云 。他们只能有一个配偶,同普通百姓一般 。他们如对自己的皇后或王后不满,可以离婚,再结良缘,但没有重婚的权利三:一夫一妻制违反人性吗人类似乎是灵长类动物中的另类,比如说:人类采取直立行走的方式,而不是四肢行走;人类能够适应平原,高原,草原等多种环境,而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离不开森林;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灵长类依旧保持一夫多妻制,或者群婚制的婚姻制度 。比如:和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一个采取一夫多妻制,一个采取群婚制,只有人类演化出了一夫一妻制行为 。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究竟遭遇了什么压力,为什么会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呢?
人类的生存环境大约在1000万年前,人类远古祖先还是生活在森林中的灵长类动物,它们以树上的植物为食,生活得非常惬意 。但是好景不长,人类当时所生活的地方在非洲地区,非洲大裂谷逐渐形成,导致非洲被一分为二,其中人类远古祖先就生活在东非地区 。

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直接结果

文章插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非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森林越来越少,并呈现出破碎化,人类远古祖先已经无法完全依靠森林移动,而是时不时需要下地行走,从地面上跑到另一棵树上 。随着森林越来越少,人类远古祖先留在地面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完全下地生活 。
人类在地面上行走时,并未采用其他动物那样四肢行走的方式,而是直立行走 。对比黑猩猩的盆骨你会知道,当盆骨较大时,直立行走时重心无法保持在两脚之间,在走路时会一走一摇晃 。
人类演化出的生存策略就是缩小盆骨,如此可以保持直立行走时的稳定性 。直立行走对于人类的生存有明显的好处,它可以瞭望地更远,更容易发现天敌或者食物;直立行走还非常节能,行走同样的距离,人类消耗的能量只有黑猩猩的1/4 。
但另一方面,盆骨变小导致了人类的产道变得更加崎岖和狭小,可是人类的脑容量却在不断膨大,从原来不足500毫升膨大到了现如今的1450毫升左右 。
越来越大的脑容量和狭小崎岖的产道形成了矛盾,这势必会导致女性难产率增加 。幸运的是,人类演化出了提前生育的策略,在大脑发育25-30%时就要出生,此时刚好怀胎10个月 。
提前出生的婴儿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需要依赖父母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人类婴儿的成长期特别长,至少需要10多岁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此时仅凭母亲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养活孩子,她们需要父亲的回归 。
父亲的回归在繁衍后代这方面,父亲和母亲投入的能量并不相同,父亲只需要投入 *** ,而男人每天能生产大约600万枚 *** ;母亲每次只能排出数量有限的卵细胞,而且母亲还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怀孕,孩子出生后还要承担哺乳,抚养孩子的任务 。
在自然界,因为生育后代时两者投入的能量不同,所以生殖策略也有矛盾 。其中雌性更倾向于严格挑选择偶对象,这是因为它们无法通过数量取胜,只能通过提高孩子的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雌性在交配时并不重视数量,更在意对方的质量,只有满足雌性要求的个体才能够与它们发生交配,比如:孔雀的尾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