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二 )


但这样似乎有点过于直奔主体而简单化 。有失于错综和婉转的美 。所以 。又将“星星落满天空”这一视觉意象进一步生发而转化成一种听觉意象“闪闪烁烁的声音” 。
最后再将听觉意象生发和转化为嗅觉意象 。使那“闪闪烁烁”与“白丁香朦朦胧胧”的幽香联结起来 。
可见 。这种有序式意象组合 。要是通过意象的艺术生发、相互转化和联结来实现的 。它有利于增加意象的密度与层次性 。
这种依据一个意象始发点进行有序式意象组合的形式 。有其独特的艺术效应 。它变本来静止的平面的单层画面为立体的多元意象结构 。从而阔大作品的审美空间 。使作品饱盈更为丰满的审美容量 。
从意象世界的内部构筑规律来看 。这种有序式的意象组合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不同、作品的题材和情感内容的不同 。所以 。虽然同是有序式的意象组合 。但其表现方式却迥然有别 。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文章插图
如余光中的《乡愁》 。就和以上例述的方式完全不同 。它是将意义上密切相关的意象按时间的推移 。由小到火、由过去到今天 。用排比的方式来进行有序组合的 。
再就常见的情况来看 。有的作品是以意象(一对或一组)的对应关系来进行有序式组合 。这种组合以对应的结构方式出现 。突破了单元的线性的果联系的思维方式 。使之超越了一般组合方式而与诗的内涵融于一体 。
再如杨炼的《诺日朗》《半坡》等组诗 。采用的就是这种组合方式:
“他们走过河流 。但是没有水 。他们敲打岩石 。但是没有火 。他们彼此交谈 。却互相听不见声音” 。
这组诗显然是按照一种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意象结构 。“河流”“岩石”相对应 。“水‘火”也相对应 。而“水‘火”又合成一股对然的冲突来对应人与社会的冲突(彼此交谈却听不到声音) 。从而把人与自然和社会三项粘于一起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的深沉的忧患意识 。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文章插图
在杨炼的组诗中 。有各种各样的对应方式:时间与空间对应 。肉体与灵魂对应 。张力与内驱力对应……这些对应方式 。使意象之间产生内质上的脉通而形成有序的内部结构组合 。从而使作品具有均衡的空间感 。
其次 。还有些作品的有序式意象组合 。是以诗人的视线扫描的过程来实现的 。如张默的《无调之歌》 。诗人的视线能导游着我们进入诗的意象世界:“月在树梢漏下点点烟火” 。诗人的目光是由上而下的 。先看到月 。再看到树梢 。再看到点点烟火 。月和烟火皆是明亮的 。月是一轮或一弯 。而烟火是散漫的 。因此才会有“漏下”之感 。
“点点烟火漏下细草的两岸” 。视线继续下移 。由烟火而到河的两岸 。再由河的两岸往远处延伸 。看到天边“浮雕的云层” 。而云层下面是未“苏醒的大地” 。大地朦胧一片 。好像是“一幅未完成的泼墨画” 。就在“没有脚的地平线”那儿 。便是“千遍万遍唱不尽的阳关” 。
地平线是空虚的 。所以没有脚 。而告别家乡的游子还踏着这块坚实的土地 。他深情地观看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离别在即 。什么时候再回来呢?还是再看一看吧!
这首离乡诗以环环相扣的一个意象长链 。进行有序式意象组合 。使我们能够真切地感觉到 。这种艺术的意象组合所表达的诗人那炽热的情怀 。
02 无序式组合
无序式组合 。是与有序式组合相对而言的 。这种无序式的组台 。就是在营构排列意象时舍弃过程的连续性、因果性 。以意象的自在生存方式摒绝时空的二维关系 。以一种无序的流动切割时空使其自然的组合 。
其实 。它并非是无序 。而是无序的表象里内涵着有序 。在诗歌作品中 。这种无序式意象组合 。主要是依靠感觉性的意象转换来进行的 。
诗歌创作往往是从对生活的感受开始的 。诗歌是作家感觉的表现 。诗歌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而是作家的内在感觉世界 。
任何诗歌总要传达内在感觉 。要将内在的感觉通过意象外化出来 。使别人能够认识这种感觉 。并和作家一起去体验这种感觉 。
如痖弦的诗《远洋的感觉》 。就是一首写感觉的诗 。也是通过感觉的意象转换而形成的无序式意象组合 。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