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作品中 。这样的诗例可说是俯拾皆是 。对这种再现性意象的解读 。要着力揭示它的再现性及其构成特点 。
从艺术构成论的角度来看 。再现性意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点像 。在解读中应把点像作为再现性意象分析的着眼点 。点像也称单纯意象 。是作者头脑中对一种单一事物的映像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文章插图
在现代诗作中 。有的以这样一个单纯意象为基础就可以构成一首诗 。如汪静之的《小诗二》:“风吹皱了的水 。没来由地波呀 。波呀 。”
这首小诗就由“吹皱了的水”这一个单纯意象构成的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把一个个点像组合起来 。构成面像 。或称集合意象 。以反映某一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 。
如以上例述的杜甫的诗就是如此 。这种集成式的再现性意象 。在古典文论中被称之为“赋象” 。现代则称之为“描述性意象” 。
这类意象与单纯意象一样是作家的心灵对现实的最直接反映 。但比单纯意象具有更人的包容量和更丰富的再现力 。
02 表现性意象
表现性意象是以再现性意象为基础的 。它与再现性意象的不同在于作家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地倾注在意象上 。而是通过意象曲折地暗示和表现出来的 。
意象不再是作家思想感情的一对一的体现 。而成为间接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喻体和客体对应物 。与重在描述的再现性意象相比较 。这种意象蕴含更丰富 。更耐人寻味 。
文章插图
对表现性意象与再现性意象的这种不同特征 。我们可通过以下两首诗作的比较认识 。沙白的《洞庭秋色赋》:
“层层梯田 。丛丛树 。染绿了洞庭湖的山岗 。和三万六千顷太湖 。一夜秋风 。吹红枝头丹估无数;映于湖波 。写出一篇洞庭秋色赋 。”
这首诗 。显然是以描述性意象 。再现了美丽的太湖洞庭山的柑桔丰收景象 。而《桔林》则不同 。采用的却是表现性意象:
“绿叶总想遮住一颗颗丹桔 。丹桔总想钻出一重重绿树 。想来曾有一番激烈的你争我夺 。才把一片桔林渲染得这般火热!”
在这首诗中 。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再现 。而在表现自己的沉思 。也就是以总想遮住丹桔的“绿叶”和总想钻出绿叶遮掩的“丹桔”两个意象的人化 。来喻指当今时代的桔农们为发展商品生产而竞争丰收的情状及其不甘落后的行为心态 。
可见 。表现性意象不是像再现性意象那样重在描述 。再现客体形象 。而是重在表现主体 。是作者用来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理念、情思、品格等转化为具象的一种喻体 。
黑格尔在《美学》中谈“意象比譬”时说:“把在意识中显得很清楚的意义表现于一种相关的外在事物的形象 。用不着让人猜测 。只是通过譬喻 。使所表现的意义更明晰 。使人立即认识剑它的真相 。”这里阐释的就是表现性意象 。
对这种表现性意象 。在解读中要注意从拟喻型意象和明喻型意象这两种类型入手:拟喻型意象就是把抽象的情意化为具体的物象 。把情思虚拟为人或物 。使它有光 。有色 。有形 。有神 。能言 。善思 。会动 。即使抽象得以具体 。
文章插图
如有不少古文论家都论及“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之妙 。说这一“闹”字 。而境界全出 。
其实 。其妙就在于它巧用拟喻型意象 。即把“春意”拟喻为能够“喧闹”的人化物 。借以暗示红杏盛开、蜂飞蝶舞 。使抽象的“春意”化为具体可感的意象 。从而表现了那种春色正浓的情致 。
在现代诗作中 。这种拟喻型意象使用的更广泛 。更富有创造性 。如余光中的《我之固体化》 。就有这种拟喻意象的奇颖创造:
“在此地 。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硬度 。”
这里的“拒绝溶化的冰” 。是一个极新奇的拟喻性意象 。它实际上是诗人独立人格和民族节操的物化形态 。
作者化无形的人格 。气节为“拒绝溶化的冰”这一有形、有思想的典象物 。将在国际交往中应保持人格和民族尊严的抽象理念从这一具象物上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
其次 。明喻型意象就是用直接明白的比喻物使抽象的情思具象化 。或者使具象性不强的物象更带有感情色彩的具象化 。
推荐阅读
- 十万左右买个什么品牌的车好?
- 纱布口罩可以清洗重复使用吗
- 买10万左右的,看种了大众的朗逸和别克的英朗,哪个性价比高?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各位来谈谈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天祥吧?
- 纱布口罩清洗方法
- 十万左右自动挡的车买哪款好?
- 荠菜怎么做最好吃
- 伊宁市彪马专卖店 彪马专卖店
- 口干舌燥造句三年级简短 口干舌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