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五 )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文章插图
如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更生” 。就是以“春草”之意象来明喻“离恨” 。李后主的这句诗之所以成为传诵的名旬 。恐怕就是因为它以鲜明而具感的这个明喻型意象而使读者获有深切的感受的缘故 。
总之 。“拟喻型”和“明喻型”两种意象是解析表现性意象所要把握的基本类型 。这两种意象可使抽象的情思具象化 。深奥的哲理生动化 。可使内在的体验通过具象的感性形式得到传达 。可以说 。没有诗人不曾使用这种意象 。
当然 。对拟喻型和明喻型两种表现性意象的解读 。首先要看其是否准确 。喻体与被喻体有何相似和同构之处 。二者若尤相似或同构之处 。无论是拟喻还是明喻也就难以言其美 。
其次 。要看其是否新鲜 。喻象有没有独特的发现和创造 。有没有在别人见不出联系的二者之间发现同构相似之处 。这样才能更见意象创造的巧思和匠心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距离交易原则” 。
03 象征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就是通过某种联想方式而约定的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 。它是一种具象载体 。这种具象载体越具体、越生动越好 。
作者的理性思考、情感内涵全部通过这种具象载体呈现出来 。这种具象载体既是它自身 。又超越它自身 。它成为暗示巨大理性内容的一种符号 。这种符I匕了的意象 。就称之为象征意象 。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文章插图
如余光中《白玉苦瓜》中的玉苦瓜 。就是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意象 。这个象征性意象有着十分具体的感性形式 。作者具体生动地绘出了它的外部形态: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 。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出深孕的清莹 。看茎须缭绕 。叶掌抚拖……完满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角 。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自的葡萄 。直到瓜尖 。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
作者的神奇之笔 。既具体地刻画出了自玉苦瓜的色泽、形态 。以至玉的质感 。又把它作为稀有的文物珍宝 。展示了它的神秘、朦胧的艺术之美 。暗示了这一珍宝是吸取了古老中华民族的精华而成 。
但是 。白玉苦瓜在诗中作为一个象征性意象 。并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具象 。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象征符号 。它象征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 。象征着超越历史时空的永恒之荚 。象征着任何苦难历程也遏制不了的生命意志 。
而这些象征意义 。作者并没有直陈出米 。而是扣住“苦瓜”这一意象暗示出来的:“皮鞋跻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
这是写白玉苦瓜经历的劫难 。也是写中华民族文化经历的劫难 。更是写中华民族经历的劫难 。尽管千百年来劫难重重 。但白玉苦瓜仍然洁莹光润 。仍然完好如初 。我们的民族的生命力仍然蓬勃旺盛 。
劫难对予苦瓜来说是不幸 。又是大幸 。若没有几千年来血与火的试炼 。又怎能见出它惊世之美的宝贵价值 。怎能见我们民族顽强不衰的生命意志 。
可见 。白玉苦瓜作为象征性意象 。不仅有着具体的感性形式 。又蕴含着深邃丰厚而巨大的理性内容 。这就是象征性意象的基本特征——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高度统一 。
它在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的同时 。又启迪人们去作深沉的理性思考与探求 。因此 。对象征性意象的解析 。既要切实把握它的感性形式 。更要深入探求其感性形式一一表层具象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理性内涵 。求索表层具象所暗含的某种本质 。以开拓作品的深层奥区 。
如“白玉苦瓜” 。解读中如果仅停留在对它的感性表象的认识上 。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件美妙的文物珍品而已 。就不能揭示诗人以它为意象所传达的对平凡的奇迹、短暂与永恒的哲理思考 。也不可能揭示这个“钟整个大陆的爱”于一身的苦瓜 。所蕴含着的神秘的东方艺术精神和中华民族顽强不衰的生命意志力 。更领略不到“苦瓜”这一意象创造使这首诗所产生的象外之象 。昧外之味的韵致和超然境界 。
而只有致力于探求表层具象的背后所暗含的理性内容 。从而才能意会整个作品中渗透若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品中饱和着形象的哲理 。把握作品 。提出来的富有本质意义的问题 。
当我们一旦透过象征性意象的云雾 。拓开象征性意象的艺术奥区 。窥见作品的意旨本相 。便会有一种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强烈的快感 。

推荐阅读